云服务厂商的“两难”:生财之道趋同,盈利优势难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云服务市场的发展与增长,各家其实开始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打出了特色牌。作为云服务市场的巨头,亚马逊AWS依然坚持在自己的优势——基础服务上,腾讯云则看重互联网层面的CDN产品,华为云的目标是先进计算市场,而阿里云的目光则落在了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上。 回到赚钱这个问题上,当今的几大云服务巨头,详细对外披露营收数据的并不多。谷歌将谷歌云的业务列入在“其他营收”,微软则将Azure云服务和Offce365企业级服务、Linkedin企业级服务都归属到智能云业务之中。 从已公布具体营收情况的几家云厂商来看,目前能赚到钱的似乎只有亚马逊。从2015年开始,深耕十多年的云服务业务成为亚马逊利润增长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阿里云至今还未能实现收支平衡,从下图可以看出,阿里云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中。对于多数云服务厂商,运营成本的负担非常重,它是硬件成本+电力成本+网络成本+闲置成本+人力成本的总和,每个环节都是大额的资金支出。 ![]() 图 | 阿里云业务亏损情况 源自:网络 在业内人士看来,难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云计算行业有个叫“资源闲置”的吞金怪兽。大批量采购硬件的过程中就有资源浪费,客户按需申请虚机也要预留大量资源,而损失最大的场景来自大客户突然流失带来的资源闲置。 最头部的玩家才尝到赚钱的滋味,更多的云服务巨头还在入不敷出中。此前,腾讯云工程师在知乎上写道,云计算是卖服务的,要想赚钱,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二是用户需要上规模,产生规模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云服务厂商之间的竞争如此白热化,有财力、技术实力的后起之秀能够快速“居上”,在多数企业未能获得盈利的大环境下,现在依然是跑马圈地的混沌期,但也是积累客户的黄金时期。 正如在云计算行业多年老兵曹亚孟所言,“公有云系统的本身的复杂性与客户对云服务的依赖性,构建一套运营稳定、技术成熟的公有云系统,以及说服客户放弃原有云服务切换平台,才是后发厂商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最后: 云服务市场处于你追我赶的焦灼状态,厂商们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使出浑身解数,但从未来看现在,这些都是必要的支出和投入,拿下云服务这个基础设施,以后就是高枕无忧的日子,就看谁能有财力和技术实力坚持到最后,获得下一阶段的通行证。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