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华为纷纷涌入,自动驾驶芯片混战,鹿死谁手难定论
另外,自动驾驶落地难的因素很多,价格是技术之外最高的门槛了,而技术和价格往往成反比,技术越成熟,规模化落地的可能性越高,价格才有机会下调,如何平衡这三个要素,对自动驾驶芯片厂商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技术指标之外,汽车产业链的特殊性、封闭性也决定了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格局,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影响,这也让芯片市场的格局愈加扑朔迷离。 自动驾驶芯片:群雄环伺,鹿死谁手难定论 当整车厂开始大规模地投入到自动驾驶的研发中,上游的零部件厂商也不得不在智能化浪潮中求得生存。 就像开头所述,传统的汽车SoC厂商很早就瞄准了ADAS,推出了匹配的产品,但是随着算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汽车供应商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而自动驾驶芯片厂商自身有很大的机会“晋升”为产业链上新一代Tier 1。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芯片厂商来说,Tier 1既可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更可能是最有力的合作伙伴,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期,拉联盟、统一战队是常态。 ![]() 博世、采埃孚加入了英伟达自动驾驶联盟,德尔福和Mobileye共同开发“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CSLP)平台”, 博世、电装、大陆牵手恩智浦、英伟达加入Arm主导的计算产业联盟…… 而诸如地平线这样“势单力薄”的创企,也在以非常成熟的方式打入产业链,推出自动驾驶芯片的同时找好相应的Tier 1厂商和OEM厂商给自己拖底。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自动驾驶所需要的环节越多,Tier 1的重要性就会越发明显。因为它们是所有环节最终能否落地到量产产品上的关键。任何单一技术供应商,想要跨过Tier 1 直接落地到车厂的量产产品上都会十分艰难。 一方面是站队的问题,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赚钱,连整车厂在面对自动驾驶这个吞金怪兽都要结盟,通过采购体系分摊成本、降低研发成本,更何况初出茅庐的新人们。 对于半导体巨头或者特斯拉这样已经成气候的厂商来说,研发自动驾驶芯片是锦上添花,但依然会影响其他业务的营收表现。而对于那些家底不足的新兴公司来说,还有生存的压力。从实际现状来看,融资之外,有部分厂商会退而求其次,从ADAS或者其他应用场景出发,弥补自动驾驶芯片的漏洞。 同时,那些拥有强算力的技术公司都有可能跨界到自动驾驶领域。以谷歌为例,谷歌Waymo克莱斯勒无人车采用了英特尔的Xeon服务器芯片、Altera的FPGA和英特尔的以太网关芯片,但难以保证谷歌不会在TPU的基础上,研发出适用于自动驾驶的AI芯片。 综上种种,在自动驾驶汽车还停留在路测阶段时,市场无法给出短期的评判结果,现在比拼的是供应链能力,上下游厂商,谁愿意为你的技术买单,提供更多的数据反馈,谁才能在蛰伏期获得更大的赌注。 所以,自动驾驶芯片的战争,鹿死谁手,现在下定论过早。 最后: 汽车产业注重合作,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要不依靠巨头,争取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要不就是技术实力甩开竞争对手十几条街,用技术说话。 所以,自动驾驶芯片厂商需要和上下游的供应商以及整车厂保持良好关系,最好以结盟的方式统一战线,未来大家比拼的一定是供应链能力。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