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引爆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不断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终端设备都需要具备更快速、近距离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在数据处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边缘计算就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之下应运而生,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处理2.0时代的到来,让边缘计算很快成为了广受追捧的热门技术。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成为与云计算平分秋色的新兴市场。 但边缘计算究竟是什么?曾有技术大佬借助章鱼做了很形象的比喻,章鱼捕猎时各腕足间互相配合,从不会缠绕和打结。章鱼动作之所以如此灵巧迅速,是因为有60%的神经元分布在八条腕足上,脑部只占40%,形成了“多个小脑+一个大脑”的构造。与这种情形相似,边缘计算将数据资料处理、应用程序运行甚至一些功能服务,由网络中心下放到边缘节点上。 然而,在这个万物之间皆有联系的时代,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炙手可热的边缘计算,伴随在其左右的一方面是能够囊括宇宙万物的物联网,而另一方面则是传输速率惊人的5G。 5G商用步伐的加快助推边缘计算快速崛起。全球两大知名IT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与IDC发布的2019年预测中,都将边缘计算列为“战略性技术趋势”和“热点产业”。目前,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探索“边缘计算”,推动技术成熟。 众所周知,物联网目前唯一的隐患即在于安全性。因为万户互联的时代,稍有不慎就会将一些用户数据泄露出去,轻者是个人兴趣爱好,地理位置信息,社会关系等等。重则如商业信息被监听或者篡改。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随着5G时代的日益临近,实时、智能、安全、隐私这四大趋势催生了边缘计算与端智能的崛起。5G通信的超低时延与超高可靠要求,使得边缘计算成为必然选择。 得益于此,以视频监控及其衍生功能为代表的安防边缘设备可以就近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大量设备高效协同工作,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5G时代“边云协同”,服务器市场迎来巨大增量 与云计算的落地一样,边缘计算最终也需要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通过数据中心实现真正推广应用。未来边缘计算的推广,需要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侧构建业务平台,提供存储、计算、网络等资源,将部分关键业务应用下沉到接入网络边缘,以减少网络传输和多级转发带来的带宽与时延损耗。 虽然云计算中心具有强大的处理性能,但是边缘计算不仅能够克服云计算网络带宽与计算吞吐量的性能瓶颈,还能够更实时地处理终端设备的海量“小数据”,并在保证终端的数据安全。 因此,在有了云计算的同时,边缘计算市场潜力依旧巨大。5G时代,将会是一个“边+云”的“边云协同”时代,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各有所长、协调配合。 作为5G商用的元年,国内的三大运营商无疑都在加紧部署5G基础设施,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基站设备。 但由于5G基站的密度大于传统的4G基站,这也就意味着更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 与此同时,相对于4G,5G定义了eMMB(更高数据速率)、URLLC(更低延迟和更可靠的链接)和mMTC(超大规模设备链接)等三大应用场景。而这些场景化概念的引入无一不对基站的计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5G基站背后的服务器市场不仅将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其产品升级也是势在必行的。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也正是浪潮、曙光、堃乾智能等一系列设备制造商不遗余力推动个性化服务器的研发与生产。 在今年的巴展前后5g 服务器,中国移动启动了边缘计算“Pioneer 300”先锋行动,并发布了IaaS平台BC-Edge、边缘Sigma平台、OTII边缘定制服务器,中国各大主流边缘计算厂商,都借着巴展秀出了自己的肌肉。 与通用服务器相比,堃乾智能推出的智能服务器面向5G和边缘计算等场景进行针对性定制,能耗更低、温度适应性更宽、运维管理更加方便。可以对数据加密后再进行传输,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边缘数据中心处理及传输可靠性对实时性业务至关重要,对用户体验影响直接、明显。 边缘计算将是继云计算、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浪潮。随着5G的商用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未来庞大的应用场景和高速的发展态势,将使边缘计算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估算,到2023年全球边缘计算行业的整体市场容量有望达到340亿美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作为边缘计算技术的积极探索者,堃乾智能将把握5G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把边缘能力融入到产业之中,催生新的应用形态和商业模式,挖掘产业新机遇。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