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摄像头:谁在售卖你的私生活?|《财经》封面
此外,《网络摄像机安全技术要求》、《物联网感知层接入信息网络的安全要求》、《联网智能终端口令安全技术规范》等多个标准亦正在制定过程中,为机构开展检测、认证工作提供判定依据,旨在引导企业达到最基本安全要求。 打击黑产和建立行业标准提高基本安防水平都需时间,面对已经形成乱象的存量市场,还需提高产品安防能力,以及建立安全响应机制。刚生效半年的《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产品、服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数据加密、分类等措施,并在存在安全缺陷和漏洞等风险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和安全相应机制。 隋刚举例,对许多未提供远程更新功能的智能摄像头来说,发现安全漏洞的唯一解决方案是关闭处理。但许多中小厂家既无能力更新产品,也无动力召回产品或提示用户关闭,只能“放任漏洞存在”。因此他建议,厂商应为智能摄像头提供远程更新功能,以便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智能摄像头所面临的黑产和黑客攻击风险不断增强,安全攻防战也将长久持续。 可以预见,对中小厂家来说,达到市场准入门槛、完成安全认证并建立安全响应机制,将意味着沉重的负担。上述杭州安防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不久前他们购置一套安全标准检测工具,耗资上百万美元,对于许多小厂商和创业公司而言,安全投入成本难以承受。 不过,随着企业加大投入,形势可能得到好转。有两支黑客团队向《财经》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安全问题呈好转的趋势,这受益于中国安防龙头企业的市场扩大和海外业务增加,倒逼企业提高安全水准。隋刚也表示,有几家大厂商已经在组建自己的安全团队。 但随着5G和IPv6的推行,云端控制的需求会跟隐私意识冲突,监控摄像头安全前景仍会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首刊于2018年1月22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