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管理及标准工时之应用
摘要: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方法不当,以及管理上的各种漏洞,所花费的非生产性时间与具体完成产品的作业内容所花的时间相比其数值是相当大的。这就使企业的人工成本增高,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产生了工时管理的概念,在成本、效率、质量等之间,透过有效的工作时间的管理,使企业创造更大之利润。 工时管理概述 工时管理主要是员工个人工作统计管理功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详细地、逐项活动地查看生产和即时劳动力数据,特别是活动级劳动力信息,辅助生产管理人员利用从车间获得的效率数据,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并在提高生产率,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制订科学的企业决策。 产品制造时间构成 说明: 1--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2--因产品设计缺陷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3--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设计及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4--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一定标准条件----(通过方法研究后确定的)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 ?一定的作业的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态…. ?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而且该作业必须适合他做;操作者对该项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 ?正常的速度----操作者工作时生理状况正常,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 标准工时之应用 1.效率管理 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设备能力 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时间作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置之依据,及采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3.设备计划 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4.人员及负荷计算 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且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期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时间来计算。 5.标准产能计算的依据 依照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各产品的标准产能。 6.生产计划进度安排 依照标准工时来安排各产品的生产进度。 7.日程管理 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制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8.人机配合的计算 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9.生产线平衡的计算 生产在线各工作站若配置不当,会造成瓶颈及过多空闲时间而造成浪费,需在标准时间适当地安排工作。 10.人员计划 将标准工时所计算出的产能来安排工作人员,在将全厂的人员来排定计划。 11.工作方法的改善 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予以计算出来,作为改善的参考依据应用性能管理,同时可作为改善前后的比较。 12.作业指导训练的标准 在现场生产单位的作业指导训练中,标准工时是其各作业单元效率的依据。 13.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14.新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的开发,可依据旧有产品单元标准时间来预估所需要的成本。 15.人工成本计算 标准时间为直接人工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 16.订定产品价格的参考 标准工时可将产品一部份的成本计算出来,再加上其他因素,可作为产品价格的参考。 另: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