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社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任天堂
另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其他VR产品的开发成本。以电影为例,此前Oculus制作的的VR微电影《LOST》时长不到十分钟,制作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平均每分钟一百万美元。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次《半衰期:Alyx》的制作成本要远高于其同等大小、时长的普通3D游戏。 在高昂的开发成本之外,尽管这款游戏口碑超高,但最终销量可能并不会特别理想,因为VR游戏的准入门槛相比其他游戏要高出太多。 以《半衰期:Alyx》硬件要求来看,想要真正畅玩你除了要购买游戏本体之外,还需要有一套足够优秀的VR设备。虽然购买V社官方的 Index VR设备会赠送游戏本体,但 Index VR头显+控制器749美元的官方售价,已经足够劝退绝大多数用户。 ![]() 当然,用户可以购买列入HTC Vive、三星玄龙MR等第三方VR设备,但这些一体式VR头显+控制器的售价同样不便宜。以HTC Vive为例,目前国内其套装售价最低也在4000元以上,这样价格同样算不上友好。 面对10倍于其他游戏的准入门槛,相信绝大多数对VR游戏感到好奇的玩家都会打出一句“打扰了”。 据报道,在30万份的《半衰期:Alyx》预购玩家中,约有11.9万用户购买了Index VR 。根据 Steam 官方的硬件调查结果显示,拥有 VR 设备的 Steam 用户仅占到了总用户数量的1%。这样的数据既放反应出《半衰期:Alyx》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说明VR用户极其小众的尴尬现状。 较高的准入门槛和用户基础的限制,也注定了《半衰期:Alyx》这样的VR游戏即便再优秀,也无法获得其他热门游戏那样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销量。 销量的限制意味着V社很难收回游戏的制作成本,面对这样一个花了大力气却不赚钱的买卖,我们自然就会看到V社对于续作的谨慎。这种状况其他游戏公司也都看在眼里,如果《半衰期:Alyx》的销量来到500万甚至突破千万(销量),相信立刻会有一大批游戏公司宣布跟进开发VR游戏,但这种景象目前看来不太可能。 尽管《半衰期:Alyx》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史诗级项目,但它的出现对于整个VR娱乐行业的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虽然目前整个C端VR产业还没真正成熟,但V社至少向外界证明了游戏领域VR发展的可行性。 可能再经过数年的演进,当VR市场真正成熟时再回顾整个VR游戏发展史,今天的《半衰期:Alyx》就是定义后世代此类游戏形态的奠基之作。 [结束语] ![]() 就像当初任天堂N64上的《超级马里奥64》和《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3D游戏一样,两者为整个游戏业界指明了新世代游戏的发展方向。作为拓荒者的它们,直到今天依然被视为整个游戏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存在。 或许现在拿《半衰期:Alyx》与《超级马里奥64》、《塞尔达传说时之笛》这些公认的经典神作比较有点儿言之过早,毕竟前者尚未达到后者那样的江湖地位。但至少在今天,它挽救了业界对于VR游戏的信心,也让整个游戏业界——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玩家对于未来的VR游戏,有了更多的希望。 来源:懂懂笔记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