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缠斗政务云
阿里云在2018年将钉钉纳入其生态体系之内,虽然阿里承诺不自建SaaS,只做集合者,但以办公软件为切入的钉钉,具有整合办公类SaaS服务商的较大潜力,在这一年内,钉钉明显加大了对政府机关的BD力度,否则,若无钉钉,确实应用出口端的阿里云将难以整合SaaS服务商,生态短板限制性较为突出。 此外,在此次与河北政府的合作中,高德地图的出口价值开始体现,进行了 “一张地图游河北”工程,与此前的“一张地图游中国相伴”,也开始放大出口端的潜力。 但整体来看,阿里在应用级入口端仍处于短板,中短期内,以PaaS作为战略主攻的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 根据IDC数据,亚太地区在2019年Q2认为PaaS占云计算总比重仅有10.7%,并预测SaaS在接下来会在35%-40%区间范围,2019 年第二季度,供应商向公共云环境出售硬件基础设施所得的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0.9%,同比骤降15.1% 至94 亿美元,这也预示亚太地区在中期内IaaS增速的会如全球市场一般出现程度不同的停滞性增长。 这在阿里云的数据中也有所体现,IDC认为阿里云在2019年Q2的IaaS增速为47%,低于同类企业,但阿里云财报中当期整体增长66%,即,PaaS增速是全面跑赢IaaS部分的。 PaaS成为云计算的主要增长点,也成为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主要角逐点。 如今,腾讯和阿里云两方在各自领域都建立了一定壁垒,也通过强大的BD能力,与多个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此进入部分云计算业务的“唯一来源”目录中(也即,定向招标),这一方面避免了此前厦门外网招标的1分钱价格战的发生,政府可无干扰选择符合自己长久合作的供应商,而另一方面,政府国资背景更倾向于云计算厂商成立联合企业,共享产业红利,如腾讯在云南的“云南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云南国资占股高达49%,阿里在于河南、河北的合作都有在当地设立分公司的计划,也不排除细节中有当地政府资本的注入。 整体来看,政府对云计算抱以更大兴趣,也需要在资本、招标以及运营中更深度的合作,阿里和腾讯云在各自领域中与一些政府也都进行了较为牢固的绑定关系。 2017年政务云规模为292亿元,至2021年要增长接近3倍到813亿元,在现有外部环境之下,这是云计算厂商性价比最高的市场,在接下来的竞争中,阿里云和腾讯云两大厂商在政务云的争夺将更为激烈,我们也期待胜出者究竟是谁。 延伸阅读: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