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英伟达:百亿豪赌奇迹 实习生项目救主
Buck还介绍说,他之前和来自很多工业界的人士交流发现,他们宁愿牺牲性能,也不愿接受一门新的语言。为了能够给相关编程人员提供很好的入门体验,从而便于CUDA的推广,CUDA采用了已经流行的C语言作为基础。 这样,编程人员就不需要去学习特定的显示芯片的指令或是特殊的结构,即可编写GPU上运行的程序,这毫无疑问促进了CUDA在程序员之间的流行。 此外,英伟达当年做出的一个决定也极为关键。现在已是英伟达负责加速计算的副总裁lan Buck回忆说,英伟达让自家消费级GPU和高端产品都支持CUDA。这就意味着只要研究人员、学生有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就能在学校实验室和宿舍里开发软件。 英伟达还说服了许多大学开设课程,教学生用他们公司的最新编程技术。程序员们逐渐把GPU应用于气候建模、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等很多领域。 2012 年,GPU的强大能力和深度学习一起,震惊了学术界。当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Geoffrey Hinton带着两个学生,用GPU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拿下了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的冠军。 Buck表示,在GPU出现之前,训练这样一个系统可能需要整整一个学期。而有了这项技术,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程。 “我无法想象要是没有GPU该怎么做。”斯坦福大学的副教授Silvio Savarese说。 而对于GPU和英伟达来说,最好的时间已经来到。只是同样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从无到有背后的押注。 百亿美元押注 这绝对是一场赌上全部身家的押注。而最关键的拍板者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 黄仁勋总被国内网友称为“老黄”,甚至被安上了“核武狂魔、两弹元勋”的名号,但本质上,他有着像乔教主一样严苛的个性、战略上的直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