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地产到服务运营:IDC产业链全解析(二)外资进入IDC运营业务架构分析
除可以在股权架构上进行规划外,也可以通过改变资产结构、对资产进行一定的分离和重新配置的方式使得境外投资者投资到境内IDC业务的风险更为可控。例如,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占据公司主要资产的重资产部分(包括机房、机房设备、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等)放在WFOE下,而对于资产较轻且受到外资限制的业务放在VIE公司或其他合作的境内合作方名下,再通过签订一系列协议,确定合作关系进行经营。这样的操作不仅可以使得资金和外汇的流动更加顺畅,也可以降低VIE结构项下的风险。 在这种架构下,境外投资者主要投资于IDC基础设施资产,例如,美国第三方IDC运营巨头Equinix并购香港公司Asia Tone及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收购,获得数个位于上海的数据中心资产,再通过其位于上海的子公司与国内持有IDC牌照的公司,如大唐高鸿等,在境内合作开展IDC业务。Equinix公司中国和亚太区高层在早期接受采访时表示[3]:作为外国投资者的Equinix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并非某种需要获得牌照的增值电信业务,而只是建设、出租大规模机房的“数字地产”业务。 通过该种模式,外商在中国IDC业务中有广阔的开拓空间,从工程开发、资金筹措至搭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最终上市在内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平台都大有可为。 结论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等的高速发展,在数字技术通过现代信息网络不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各个传统产业实现了快速迭代,逐渐形成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趋势。数字经济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也因此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角力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发展瓶颈的今天,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成为实现经济复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IDC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产业,随着5G技术的广泛商用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作为IDC产业最核心的IDC业务,其外资准入的限制尚没有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而有所减弱。规避外资限制的最常用的代持和VIE架构在未来合规性尚不明朗,存在很大的风险。除了代持和VIE架构本身的风险以外,VIE架构在现金流需求较大的IDC产业由于其耗时以及繁琐的程序无法很好的满足境外投资者和被投公司的商业需求,而通过对资产结构进行重新配置的方式既不触及外资限制,亦能满足IDC产业的资金需求,或许会成为未来IDC产业境外投资者进入的理想选择。 [注] [1] 参见《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9年修订)》 [2] 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 [3] 参见:《Equinix:不是云计算公司 做的是数字地产》(https://www.csdn.net/article/2014-09-15/2821699,最后查看于2019年11月7日)。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