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的团长们
然后在仓储的分拣端,刚才您也说了,我以后也不太需要团长去分拣,因为这个东西不太可控,两个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个是获客,一个是这个分拣,不太需要团长了之后那是不是团长的功能以后就单纯的作为一个自提点。 或者是完全下降成一个自提点,我只需要租快递一个快递的地方,放一个人在那里负责交付就行了,比如说现在给团长10%的佣金,那这块以后是不是是不是可以更低,可以分享一下吗? 庄帅:社区团购最后是不是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团长可以快速的获客,快速的获得订单的增长,然后快速建立起生鲜和快消品类的供应链体系,强大了之后怎么优化和提升,那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后面的故事就会变成什么样呢?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微商现在没有了吗? 微商还有,但是他没有像四五年前那么多了,因为微信设置三天可见,还可以设置不看对方的朋友圈,平台在杜绝微商; 另外很多人也做不下去了,好多微商发现微商赚的钱还不如去拍一个短视频,赚广告费还多呢。 目前团长承担的责任有五项,是非常多的,但他赚的钱却不多,一天可能赚几十块钱,那这个生意扛不了多久的,如果不能让团长的收益不断提升,那多少团长能留下来呢? 团长一定还会有,但这个比例有多少那就不好说了,有可能他的比例是10%或者20%,就像现在微商有10%、20%一样,那剩下的可能百分之七八十是用户正常去买; 也可能还有20%的团长,不获客只提供服务; 那剩下的可能还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团长既不获客也不提供服务只提供地方,让平台可以停几辆无人车取货,只收百分之二的提成,这个钱也能赚得很轻松。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社区团购会演变出来的最后的样子,应该不是我们预想的极端的样子。 李老师:现在社会上就最近有个热点,就是说社区团购,把那个小摊贩给冲击了,不仅仅是这个菜市场的小摊贩,也包括一大批的团长们,他们如果觉得这个生意都不好做都失业了,那你觉得这个东西会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有什么解决方案吗?你觉得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 庄帅:了解欧美的商业发展史的应该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迭代和升级过程比这个要残酷的多。 沃尔玛的兴起让全美的夫妻店几乎死绝了。 第二是从20年时间来看,人类社会诞生了估计超过100种新职业,我们总是担心现在职业的丢失,往往忽略了新职业带来了新就业机会。 第三是政府和大公司起到的社会责任的问题,现在去看沃尔玛的福利、沃尔玛的社会责任、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等等这些,以及欧美的福利制度,他们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失业救济。 甚至有些人失业了,在家里待着啥也不干,也能过的很好,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是政府在劫富济贫,政府将地产税、房产税加上在富人那征收的高额税收,将车马税、高速的收费等等,大都用到了广大的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去,包括失业人群,然后这个过程中再结合新职业重新就业。 中国也一定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差不多相近的路,现在的阶段确实很痛苦,但新商业文明的进程又必须走过这个过程。 小商贩确实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小商贩的效率不够,规模不够,所以成本就会很高,损耗也很高。 如果参与国际化竞争,1万个小商贩是干不过一家标准化超市的。 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确实要有同情心,关爱他们,去思考他们失业后怎么去寻找新职业,怎么培训; 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职能、大公司的社会责任感,都要跟得上; 最后我们也要知道现代商业的效率、规模和竞争优势就是这样不断迭代和进步的。 李老师:谢谢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以后如果不需要团长的话,就是每个小区都有物业公司嘛,您觉得由这些物业公司作为发挥一个自提点的功能,然后配一个人,您觉得这个生意可以一种可以做起来吗? 庄帅:这得看物业公司的意愿,物业公司的创收能力是非常强的,不是只收物业费,有很多很多的收入空间。 物业公司愿不愿意干这个脏活、累活,赚那么一点钱就不好说了。 李老师:这点蝇头小利估计人家也看不上,还有一个问题比如下沉市场或者农村小卖部,做生意的方式就是从平台那里去进货,然后进完货由他自己去对接这个消费者去卖货。 也就是说那个订货的平台或者说可能是品牌商,是不和这个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也就是说他相当于是一个2B,然后再由小卖部去服务消费者。 但是现在在社区团购中很可能就是这个消费者是直接在平台上去下单的,这个平台是直接可以和消费者去接触的,由于他接触了消费者,会不会很容易产生更多的价值? 在做2B生意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关注的还是成本,做2B的话可能可以做更多额外的东西,包括有一些品牌的溢价、去做一些广告,因为之前那个链路是没有打通的,那这个数字化、流量、千人千面都做不了。 这块我觉得空间很大,我想请您分享一下这个模式转变,就从2B转成2C这个模式之后,对于平台来说会诞生哪些新的一些商业的价值? 庄帅:首先是能不能转成,如果能转成的话,价值还是有几个方面的,一个是横向的,就是用户和市场扩大的部分。 第二个是纵向扩张,也就是品类的扩张,就是对于很多2B的生意来说,要扩展品类这个事情,就要看看对方需不需要,但是对于2C市场来说,用户的需求千变万化,多的不得了。 那2C做到一定程度,再反过来2B又形成了新的想象力,C2B2B的想象力,那消费者需要什么B如果没有,是不是可以改造生产出来? 李老师:那这个空间确实还挺大的。 这波社区团购起来以后,除了对几个巨头的机会,其实对线下零售行业整体都是一个利空,在作为投资者来说,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标的。 除了美团、拼多多这些,社区团购作为一个潜在的这么大的新兴渠道,可能会诞生一些新的品牌商,也有比较大的机会,是接下来关注的一个重点。 但是我也了解到,比如说一线品牌像可口可乐、伊利牛奶这些,在当前这个阶段可能是不太愿意和这个社区团购去合作,因为社区团购卖东西很便宜,会冲击线下整个的一个经销价格体系。 我也在想以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大品牌还会不会上社区团购的渠道?转折点会在哪里?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庄帅: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线下利空的问题,首先电商有没有让百货公司倒闭?中国的王府井百货、天龙百货、茂业百货是不是都死光了? 他的时间周期有多长,很有可能比想象中的长。 第二是能抢到多少市场?而且线下本身也会进化,例如出现新业态、新技术实现新增长等。 第三是线上线下会融合,就像京东在新零售里面做的最成功的是京东到家,也就是达达集团上市了,他是怎么做的? 他是去结合线下,跟永辉、沃尔玛去结合。 品牌商刚开始会抗拒新渠道,但这个过程中,也会慢慢的发现新渠道的特点和可持续性,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参与进来。 其次品牌也会出新子品牌,新渠道也一定会出现新品牌,这些新品牌是适合这个渠道特点的。 李老师:那比如说现在我了解到的新盛优选的SKU这个数量大概是1000左右,像其他的几个平台很多就是大几百。 从长期来看的话,平台是否能够无限扩展他的SKU?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如果想这样一直增大SKU的话,会有哪些挑战?最终的话SKU可能大概能达到多少? 庄帅:纵向扩张就是品类扩张,比如SKU数的数量,沃尔玛是在70年代、80年代就提出了一站式购齐的理念,所以SKU数扩展到几万个。 到了线上SKU就是按兆来算了,长尾效应,不同的商业模式,能够承载的SKU数量是不一样。 理论上线上是可以无限扩张SKU的,但实际情况是消费者接受不了无限SKU。 但是技术带来了千人千面,这个技术再去思考无限SKU。 SKU和千人千面技术和信息传递以及生产之间的对应关系,社区团购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 我觉得还有待观察,但是他覆盖的面有可能比想象中的要更广,那就有机会实现三者的联接。 李老师:我了解到的社区团购现在可能还是一个更自营类的方式,他不像淘宝那样,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然后上面的供应商你自己把商品上上去,我也不管你上什么东西,只要不太不要太离谱就行。 但是社区团购平台的话,可能要涉及到自己选品,需要自己去采购,然后也需要自己负责仓储物流这些的操作,您大概说一下现在选品的策略,类似需要怎样的考虑呢? 庄帅:自营采购的第一步是走访供应商,考核供应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而选择之后要了解他的生产能力或种植、养殖能力,再匹配能够配送的范围,如果做不到,再去联系第三方的服务商来做,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还做不到,就像京东一样,自建物流。 采购的日常工作就是了解缺什么货,然后给供应商下订单,下完订单之后通过第三方或自营物流配送到店里或消费者。 这个自营采购的工作现在在美国沃尔玛已经逐渐的被机器取代。 我了解到的每日优鲜也是在做智能采购的事情,干了五年多,刚开始由于单量起的太慢,进展缓慢,疫情和新的投资已经加速了智能采购的进程。 社区团购对于阿里、美团等平台来说,同样能够加速智能采购进程,通过技术在自营采购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李老师:嗯,明白明白,谢谢庄老师,今天的直播也一个多小时,我这边的困惑解决的非常多,还要继续的学习一下,然后下次有机会可以跟你合作。 庄帅:非常感谢今晚的特约首席提问官李老师和各位庄帅的新老朋友,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 大家可以打开响龙小程序,把它添加到常用小程序里,随时看直播回放。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