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营”成为造假的遮羞布,互联网行业还会性感吗?
据圈内人表示,融资注水在创投圈内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惯例,“不会说谎的”、为项目背书难保其所报道创业项目融资的真实性,除非是这些项目启动上市或投资人站出来拆自己的台——究竟到账了多少或许只有创始人自己心里清楚! 造假之风的“病灶”和“药丸”在哪里?不难看出互联网行业造假风气已经深入骨髓,其原因是结构化的:
现在各行各业造假已蔚然成风,楼市、股市套路更深,互联网本应该是“平等、自由”的载体也被变成“特色化”:程序员也是打工的,利用技术为造假打掩护,成本极低,效率极高。 (创业者心里跟明镜似的) 实际上,造假产业链是一场“共谋”:老板给员工下达业务指标,你不造假其他同事贼的狠轻松搞掂,那只能你下去别人上。 刷量骗老板开心,以为你们家领导心里没逼点数吗?那是为了让投资人看到了觉得公司蒸蒸日上! 这年头,投资人主动为项目站台发声比公关总监还积极,还不是为了把击鼓传花的戏给演下去! 所以,造假这档子事,不让什么都干、打杂的运营背锅,谁背? 造假背后说到底是为了利益,但主要是私利,放在整个行业维度来看来的更是灾难性的恶果。 比如互金网站的注册的放贷用户是根本差不到“黑卡”,让中介忽悠的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加入,大面积泛滥会酿成次贷危机;一些电商及O2O交易平台本身是为了更加公平、改变线下交易不透明缺陷。 建立在数据造假成瘾基础之上的诚信体系,究竟有多可信? 互联网公司所到底最重要的是用户数据,造假最终带来的是一堆没用的虚假用户数据。 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愿醒,如果创始人不搞大跃进,重视用户的质量而非数量;如果投资人看创业项目真实数据,并将造假项目拉入不诚信黑名单;没有工商法规的完善、媒体及研究机构的监督、行业自律,想要让造假者无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事。 关于作者: 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靠谱汇创始人。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