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风口下,长沙如何翻江涌潮?
从“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放至全国都有不错的竞争力,在个别领域甚至有一丝丝领先身位。然而一时的领先不意味着永远领先,长沙在未来需要从哪些方面来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呢?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生意场的心经之一,用在城市间的产业竞争也同样合适。 1、反木桶原理下,硬件建设持续加码 优秀的测试条件是长沙“挖到第一桶金”的基础,也是长沙的长板之一。根据“木桶原理”,很多人想的可能是去补自己的短板,可在当前“注意力的时代”,从创新战略的方向出发,长沙或可采用“反木桶原理”,持续加强自己的长板,打造出属于自身特色的独有优势,从而始终有制高点可以压制竞争对手。 这里说的硬件建设,既包括测试区的场景和设备,也包括城市开放道路和智慧高速的里程和覆盖范围。目前长沙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全国领先,在未来也要持续保持领跑。 2、产业氛围也有AB两面 这里说的产业氛围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为产业的研发和市场氛围,一为对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前者很好理解,在长沙繁盛的产业生态下,也不必为此担心。 一个典型案例,舍弗勒和长沙签约后,将在湘江新区成立一家独资公司并设立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将旗下应用于智能驾驶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Mover平台系统、90度智能线控转向模块等底盘系统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引进长沙。 舍弗勒原本在上海就有研发中心,为何还要在长沙再设一个?无非是看中了长沙产业生态的活力,舍弗勒也需要拉近与产业的距离,通过市场验证,完成技术的迭代。 后者则是普通民众对智能驾驶产业的态度和看法。 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应用都会经过一段“磨练期”,有的是因为还不成熟,用户体验不佳;有的是因为对科技的畏惧,心存疑虑不敢尝试;还有的是因为对传统有所挑战,而备受刁难。 因而社会应对智能驾驶多些理解和宽容,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长期卓绝的行业教育,更需要“从孩子抓起”的科普意识。 3、头部也要充分竞争,营造长尾生态 上文提到长沙产业生态的价值在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头部企业领衔,这可以看成长沙产业生态的优势,如果从更长远或者长期保持产业生态活力的角度出发,这似乎也可以看成长沙产业生态的缺点。 头部企业一家独大,产业缺乏足够的竞争,是否会陷入停滞状态?如果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两个或者几个体量相当的巨头角力,会否如同鲶鱼一样,带动生态发展加速? 很明显,头部企业充分竞争,将形成长尾效应。处于头部的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始终处在产业竞争的前排;尾部市场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也具有勃勃生机,在体量上不输头部市场。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智能相对论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