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在美提交招股书 最高融资1亿美元
第二是人力成本所决定。顺丰与瑞幸是新建立的合作,所有的配送员都是新招的,今年据说瑞幸还要在北京地区开四百家门店,意味着顺丰要继续为此招人。林一说,每天喝咖啡的人,大概在早上上班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内,每天六点之后,基本没有外卖单了。但哪怕过了每天下午三点的消费高峰期,配送员们也要轮流值班。 瑞幸方面曾公开数据,在22城密布2073家直营店,未来还要再开2500家,一线城市核心区域500米之内已经实现了100%覆盖,用户步行5分钟左右肯定有一家门店,用户到店自提会越来越方便。截止2018年12月底,自提单量已经是61%。 H先生认为,瑞幸目前在大力发展线下店,一旦自提能够成为咖啡的主要消费形式,瑞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大大提高。 线下店负重而行 一年之内2000家门店落地开花,瑞幸的大迈步,是其前辈星巴克辉煌时期也做不到。 禾木至今还记得瑞幸曾经是怎样对自己造成碾压之势的。 禾木以独有的创意做精品咖啡,第一家店经营三年之后积累了大批忠实顾客,于是计划再开一家分店,他看中了北京二环一处正在转让中的咖啡店,该地方隶属于某家著名共享办公品牌。 但令禾木没想到的是,得到这块宝地的过程竟是一波三折。因为瑞幸也看中了这个地方。 双方谈好相关事宜,签订协议,交付押金,瑞幸突然出现了。该品牌决定不惜违约赔偿,放弃了与禾木的合作,选择引进瑞幸。 戏剧的是,该品牌与瑞幸的合作最终也并未达成,又重新找到禾木,希望他能来开店。 据禾木了解,该品牌战略部与瑞幸有某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办公空间是咖啡消费的刚需场景。瑞幸看中此处,也打算在此处拓展。但瑞幸和该品牌谈的是销售分成模式,该品牌不能同意,合作告吹。 禾木与该品牌的合作则是以每月交付房租的形式进行。 “像瑞幸一样希望通过分成免租是不太现实的。”禾木说,“与其招来一个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纯亏钱,又何必呢?” “这种选址的随机性会让门店运营核心受到挑战,因为按销售分成是把门店运营的决策交给其他人,7-11和星巴克永远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有餐饮行业内人士说。 不止是试图以销售分成的模式租下门店,甚至该业内人士透露,瑞幸有时会以三倍租金来争抢门店,“拿三倍租金来租店面,只是想要一个营业执照而已,如果瑞幸内部把控严格的话,这样的事情不会出现。” “咖啡店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它的痛点和难点在哪儿,重投入,然后重运营。重投入就是开店综合因素影响比较大,装修投入、房租、人力,所有这些都是不容易的。” 某咖啡企业创始人陈帆说,他所在的咖啡集团,两年之内才在北京开了四五家店。这些咖啡店以做形象品牌为主,一般位置会比较好,人流量大,产品品类丰富,运营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大量开设店面所产生的成本压力,对任何创业公司而言来讲,是巨大的。 《后厂村7号》根据走访和调研得知,瑞幸一家门店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次性固定投入,即设备和装修,瑞幸咖啡快取店一般有2台咖啡机,价值为8-12万元的Schaerer和Franke全自动咖啡机,其他包括开水机、滴滤机、冰箱以及咖啡柜台、桌椅等,共计30万元左右。装修费用,一般其店面几十平米,装修成本在5万元以内。按照两年运营来计算,每个月卖出6000杯咖啡,每杯咖啡的设备和装修成本为2.43元。 另外,每月运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按H先生的说法,和星巴克同样价格为1元,每天每个店面售出200杯,一个月材料成本大约为6000元。据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商业租金平均在300元/㎡/月左右,而假设店面平均面积为50㎡则为1.5万元左右,一名店长每个月工资是1万元,两名店员每人每月是4000-6000元。每月运营成本约为5万。按照每个月售卖出6000杯咖啡,每杯的运营成本为8.3元左右。 这样计算下来,不包括营销成本和其他,平摊到每杯咖啡里成本为10元以上。瑞幸咖啡的售卖价格在21元-27元之间,目前搞买2送1,买一送一,或者是首单免费等活动,平摊下来每杯价格在10-18元间。再加上配送费补贴和大型营销活动成本,瑞幸咖啡目前的亏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瑞幸咖啡的规划,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需要通过烧钱换市场,瑞幸预计2018年收入7.63亿元,2021年达185亿元,为今年的24倍。 互联网咖啡负重而行的不只是瑞幸一家。 同样定位为互联网咖啡(外卖)的连咖啡,被爆出在春节前后关闭了北京、上海多家门店,并且因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出现资金链困难。据悉连咖啡高峰期时在北京有60多家店,目前只剩下20多家。而连咖啡在全国的关店比例达到了30%-40%。 据连咖啡内部人士透露,去年年底连咖啡一直在做各类团购、拼团、买赠促销的活动,但是订单却一直在下滑,连咖啡方面回应称,关店是“对不盈利和早期不符合品牌要求的店面,进行的一轮调整和优化”。 同在一条赛道上,外界也在纷纷猜测瑞幸会不会步连咖啡后尘。 2018年瑞幸的兴起,其策略在投资人Y先生看来是不可复制的,瑞幸依赖一个比较健康理想的融资速度,一旦市场形势不好,瑞幸很有可能因其庞大的线下门店规模而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这考验瑞幸团队后期的经营和运营能力。 做流量,还是做咖啡? 去年年底,社交平台上盛传的一个段子是“2018年比较后悔的事:原价买了一杯瑞幸咖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