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夫妻店们”不想死
“大家都在做(营销),我不做就开不下去。虽然我一辈子看病不坑人,可直播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是个医生,更像是个微商。但没办法,孩子还没长大,我除了看病什么都不会,诊所就不能死。” 肖医生在接到电话后如是说。 在微信上联系到药企业务员时,“智能相对论”也通过其朋友圈发现,直播的的确不只肖医生一家,几乎成为一股医学“潮流”。 诊所医生直播的宣传朋友圈 但是,仅一个专业的药剂师,在拿证后每半年都仍需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并进行考试。同时,诊所的每日病例需要整理入档案、向上报单、医疗垃圾销毁、消毒、进货等等,这些工作量已是填满了日常生活。 在这之外,运营的时间成本从何省来呢?于是,“智能相对论”发现,“医护吧”里就已经充斥着“药剂师继续教育代学”的帖子和回复,令人玩味,更值得思考。 如果以后,基层医护们为了挣扎求生,将药理忘在脑后,只忙着直播搞运营、钻研生意经,这些被“代学”的药剂师、医师们给你看病,那你还敢看吗? 纵使是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医疗的特殊性考虑,医疗“夫妻店们”还得像上文所说的这样亲自上阵赤身肉搏的对垒,挤入互联网的大浪潮——难道真的有益于医疗行业的总体发展吗?医疗是否可以仅仅只是一门生意? 互联网时代,不想死的医疗夫妻店该怎么活? 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都以行业壁垒较高著称。执业证书、营业执照、卫生局随检......都是一道道门槛。但即便如此,依旧吸引着众多互联网巨头对其趋之若鹜。 早在2018年8月16日,平安好医生就斥资9.8亿元收购平安万家医疗,强势从线上转型为线上线下相结合。 截至2019年9月末,阿里健康也已签约提供在线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过27000人,其中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超过18000人。 由挂号网起步的微医,更是通过稀缺医疗资源,已实现了“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管理式医疗健康服务。2019年其营收高达12亿。 随着疫情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更是迎来难得的发展高速其,医疗场景被大量转移到线上,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 但是,这在给互联网医疗提供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之余,也再次挤压了基层医疗“夫妻店”们的生存空间。 或许,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市场总会发展,但也总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新旧之间的竞争。 据统计,狭义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330亿元,到2026年将达到近2000亿元。 旨在打破要素间流通壁垒,势如破竹的互联网医疗,在不断合规化的路上,已然将基层医疗的“夫妻店”们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 平安好医生在收购平安万家医疗时,光华医生集团创始人裴本鑫就曾在微博上喊话:当一家医疗机构把获客、流量、日活、客单当做KPI时,它就已经偏离了“医疗本质”。 曾经,初衷的偏移,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情。这是李医生一生的坚守。 但是,现在又有谁注意到这个呢? 如今,初衷偏移、追逐资本的“平安好医生们”与挣扎着生存、“不想死”的医疗“夫妻店们”,既互相看不懂对方的做法,又不得不因为行业竞争而处于尴尬对决之中。 强势的资本“买来”专业的医疗团队,弱势的医疗“夫妻店”们在互联网时代蹒跚学步。 对医神发誓的经典希波克拉底誓言曾写道:“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 医生们也需要生存。市场可以追求“满地六便士”,也不要让抬头看见月亮的那个“老实人”太受伤。 不想死的医疗“夫妻店们”该怎么活?这是一个问题,更需要一个回答。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