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有所不同,这个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庙会街景,唯独疫情实时状况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点。 1月21日,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累计报告疑似病例54例。没有人能想到,仅半个月后,官方数据中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会破万。 疫情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也并非无迹可寻:
正因如此,在疫情救治及防控过程中,除了看到数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外,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测温机器人、巡逻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机器人能在这次全民防疫大战中做什么,我们找到几位投入到这场战斗中的一线厂商,了解了他们的切实感受及产品实际使用情况。 消毒机器人,并不是为发热门诊研发的当我们联系到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时,他还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这也是潘晶和他的团队最忙碌的一个春节。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图源:官方供图
据钛米机器人官方向我们介绍,从消毒因子敏感度排列,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分歧杆菌<隐孢子虫<芽孢,钛米机器人的消毒机器人经检CDC和CMA检测和认证,以及大量临床试验,可以对环境物表(光滑表面、粗糙多孔表面)的芽孢以及各种多重耐药菌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99.9999%杀灭效果。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还未经实验室杀灭论证,但根据消毒理论和临床证明,新型冠状病毒从消毒角度说较易灭活。
送餐机器人,非接触式送餐,避免人传人“通知党校那边,我们今天人到。” “已经通知党校,今天下午四点人到,机器人已经准备。”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架从新加坡到达萧山机场的TR188次航班落地杭州,航班上335名乘客中有武汉客人116名,飞机着陆后,2名发烧人员即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219名其他乘客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 当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的说法已经得到证实,隔离区这么多疑似病例的送餐就成了问题,杭州市委党校想到的应对方案是用送餐机器人代替人工送餐。通过合作伙伴杭州新白鹿餐厅收到杭州市委党校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后,擎朗智能紧急调配16台送餐机器人为隔离区人员送餐。 送餐机器人抵达杭州市委党校宾馆,图源:官方供图 擎朗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第一批机器人是在1月26日下午送至杭州市委党校隔离区,当时擎朗智能派了6位工程师驰援,工程师在晚上11点左右完成了其中两个楼层的机器人部署,并在次日完成了全部楼层的16台机器人部署工作(后又增加2台)。
同样投入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的送餐机器人厂商还有普渡科技。 1月26日,同样从多个渠道获知杭州多个隔离区对送餐机器人有需求的普渡科技,首先在杭州临安酒店完成了3台机器人的部署。“一层楼部署一般耗时为1个小时,部署期间工程师主要完成的工作是让机器人对环境建图并标出房间号等工作。” 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告诉我们,其实与医院、酒店相比,餐厅过道窄、餐桌摆放复杂、不同餐厅布置差异较大、餐厅中走动的人多,因此餐厅是送餐机器人最复杂的应用场景,这也使得在餐厅中应用的送餐机器人的算法在定位、建图、路径规划、调度、感知、避障等方面都更为复杂。
浙江宁波某隔离区应用机器人送餐 疫情查询机器人,为一线工作人员减减压“疫情当前,防控一线人员紧缺,如何依靠有限的人力准确及时地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一线服务,是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事。” 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智能疫情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总监赵昆和他的团队在1月22日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居家办公的几十名工程师用5天时间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 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达摩院团队让机器人学习了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连续多个通宵的测试和调优,机器人已经能够答复大部分常规问询。在后台,机器人与人工客服协作办公,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转交人工。上线第一天,浙里办的网上智能问诊服务对用户咨询的解决率超过92%。 1月27日,“浙里办”APP上线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专门平台——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提供服务正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 据悉,该智能疫情机器人同时还支援了浙江、黑龙江、山东济南等地。在济南,机器人还提供呼叫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随调。 除去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外,包括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丁香园、今日头条等媒体均上线了疫情查询APP或在线平台,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压力。 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的能力边界疫情之下,除了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战斗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释放能量。 除去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外,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国内还有呼叫排查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机器人开始应用到这场防疫大战中。 1月27日,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开展了“疫情防控机器人”项目,并在36小时内完成研发上线,这一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社区服务人员向辖区内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目前已在国内多地使用。 1月30日,达闼科技携手中国移动将向武汉相关医院捐赠了首批机器人,其中测温巡查机器人可以用于测量体温,我们向达闼科技了解到,“这两天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到达医院,目前还在安装和调试阶段。” 由于发热是此次新冠病毒肺炎主要症状之一,因而在疫情一线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测温机器人投入使用,包括安泽智能、猎豹移动、高新兴等厂商均推出了红外测温机器人,并已有在公共场景下使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巡逻机器人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不少地区甚至开始动用无人机进行巡逻和教育宣传,无人机空中喊话普及防疫知识、喊话戴口罩、喷洒消毒液,甚至远程测体温,疫情下的安防监控已经开始从城市渗透到农村,从街道渗透到社区。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各种用途,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发现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处隔离室内,由机器人进行治疗操作。 然而,重大疫情下,当下机器人能力边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安全问题。尤其在疫情一线及重点隔离区应用的机器人,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向某一目前尚未在疫情一线投放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企业求证原因时,该企业表示,我们之前与医院沟通时,一线的医生反映,其实他们需要配送的场景比较少。而且涉及到疫区消毒问题,需要完整的方案才能确保机器人运送的物品不被二次污染,目前的(配送)机器人还做不到自动化消毒,但这样的工作转嫁给医生又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其次是量产问题。可以看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多数服务机器人或医疗机器人为紧急调配,一时竟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这一方面是由于春节期间工厂停工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当下国内整个机器人市场大环境来看,部分机器人厂商供应链能力偏弱,甚至仍存在一些服务机器人企业设备尚难实现量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投身其中,既为防疫大战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让用户对机器人的认知度得到些许提升,为接下来整个机器人行业的深入发展埋下了伏笔。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