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还嫌 CPI 不够高?不能为了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
图表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徐高 从图上看,中国的平均房价和房屋销售面积整体处于同涨同跌的状态。 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由需求主导变化的市场。打压需求就会量价同跌,刺激需求就会量价同涨,而量涨价跌的追求难以实现。 除非,政府放开土地供应,引发房屋供给曲线的变化,才能带来量涨价跌。但是,这又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地价跌才有房价跌——进而导致地方财政困难,所以放不开。 于是,官方就只能在①保持卖地收入,②房价尽量平稳,③房屋成交量尽量平稳,这三者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房价太高了就压一压,成交量太惨淡了就托一托——不可能同时完美实现。 案例二:猪肉 近半年来,猪肉价格暴涨,带动 CPI 暴涨(猪肉在测算 CPI 的一篮子商品中权重超过 2%,是占比最大的单品)。有人说,央行印钱太多,大水漫灌,导致通货膨胀,应该收紧货币政策,少发点钱。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偏多,于是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就少了;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偏少,于是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就多了。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调节的是整个社会的需求曲线。 那么这个锅该不该央行来背?央行该不该针对猪肉涨价调整货币政策呢?
图表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徐高 不难看出,中国的猪肉产量与猪肉价格明显负相关,量涨则价跌,量跌则价涨。 也就是说,猪肉市场是一个由供给主导变化的市场。非洲猪瘟 + 环保关停许多小养殖场,导致近来猪肉供给不足,才出现了成交量下降,成交价上升的现象。 对于猪肉供给,央行的货币政策无能为力,涨价压力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2015 年年中,全国猪肉价格也曾明显上涨,部分地区肉价突破 30 元 / 公斤。在当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特意说明:" 货币政策并不针对个别商品价格变化进行调整。" 这里的 " 个别商品 " 就指猪肉。 前天(11 月 20 日),央行在下调 1 年期和 5 年期 LPR 利率之后,也特意发文《全面看待 CPI 与 PPI 走势》,解释目前的形势。 简单来说,虽然 CPI 涨幅明显,但是如果剔除猪肉涨价的影响,其他居民消费品的涨价并不大(1.3%)——这叫结构性通胀,不是全面通胀。
对此你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赞同与反对的前提是,明白这一切是为什么。希望在这一点上,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来源:吴晓波的频道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