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经销商之殇:我们的钱都去哪儿了?
但是这一切在 2008 年后戛然而止。那一年," 三聚氰胺奶粉 " 事件引发整个乳制品行业大地震,人人自危。 03 退调难 该事件平息第二年,沉寂许久的乳制品市场开始强势复苏,整个行业处于疯狂大扩张,很多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抢滩登陆。 这种扩张状态给经销商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公司所有产品大规模发货,品类数量猛增。用张保英的话说:" 具体情况要看厂家仓库里面什么产品库存多,只保证公司出货,不会考虑经销商能不能接受,都是强制性配送。" 据张保英介绍,强制配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按经销商要求配货,假如下了 30 万订单的纯牛奶,公司有时只会配 10 万,其它都是不好卖的产品;二是加大单一品类的配送比例,假如申报 10 吨纯牛奶,公司有时会给你送来 15 吨。 在强配过程中厂家软硬兼施,会事先设定一个基数对经销商说,这个月我给你多少返利,但前提是必须达到这个基数、必须无条件接受公司配送才能拿到,如果做不到,一切免谈。 " 我们经销商有时候钱打过去了,连是什么货都不知道,好卖的、不好卖的,都直接就给你发来了,你要不卸车过两天就有一个通报下来,因为某某经销商不卸车造成司机投诉罚款 1 或者 2 万 ",张保英说,进货必须提前打款,不能欠公司一分钱,也不允许经销商账上有余款,如果有多余的钱,公司会立马要求你抓紧时间下订单,经销商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强制配送前期经销商们还勉强能接受,但由此引发的后期 " 退调 " 问题让他们哑巴吃黄连。 按照单一品类的配送比例,到终端市场只能买出去三分之二,到了保质期,剩下三分之一需要退调,其他不好卖的产品也需要退调," 这个是强制性的,市场经理会到处去检查,如果发现有过期产品,罚单就下来了。" 张保英说," 退调 " 环节她们会以发货价去终端市场每家客户手里回购,厂家会象征性地补贴 5-10 元 / 箱,让经销商们自行处理过期或者即将要到保质期的产品," 有时我们会到小区门口半价促销,运气好卖出去了少亏一点,卖不出去血本无归 "。 张保英经营的高端产品口味偏小众化,小有小的难处,而夏立松所经营的产品偏大众化,大也有大的痛苦。 " 我们盒装奶不存在‘退调’问题,就算厂家强制配送也不愁销路,但是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 ",夏立松说,将货卖出去了后,去找厂家兑现时才发现事情原来并没那么简单,各种差价补贴方式折合下来,远远抵消不了亏损,而且折合下来的费用有时也不能全部拿到手。 夏立松说,领导们会不定期到市场检查,会找借口说你市场不好、不符合公司要求,然后就一纸通报下来罚款数额由他们定,连商量和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只要听见上头来检查我们就头发麻,因为随时都可以扣你钱 "。
据夏立松介绍,伊利销售经理分五个级别:驻扎在他们县城的叫片区经理,他的上级是城市经理可以管很多县,再向上叫 OBU 经理管着很多地级市。OBU 经理上面是省区经理,然后才是销售副总监、总监。 省区经理夏立松很难见到,每次这个级别的经理下来检查市场,都是由 OBU 经理全程陪同," 如果要送礼的话,OBU 经理会安排,总监、副总监这些我们根本见不到 "。 " 逢年过节我们都得给上面领导塞钱,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后果很严重,按规矩办事有时也会哭笑不得 ",夏立松是在山东省临沂市分仓拿货(据夏立松口述,所有经销商都是在所属省份分仓拿货),分仓属于城市经理管。 逢年过节时,城市经理会要求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经销商都送上份子钱,然后保证他们在过节期间的货源,不至于出现断货情况。 " 每年我们每家都送,所有人都送,所以说该没货还是没货。" 04 礼多人也怪 " 那些人都是老江湖了,不可能有任何把柄留在你手里,他们讲的话录音后都不承认,怎么会认这个事?"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