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观察 | 人口问题深度探析:红利的蜜糖正在慢慢变酸
经验上,老龄化也有利于通胀。Juselius和Takats揭示了一个实证关系——“低频通货膨胀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存在着某种令人困惑的联系:18岁以下与65岁以上者占比越多,对通胀促进越厉害,反倒是适龄工作人口是通缩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使用了1955年至2014年间22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1975年至今,美国通缩中的6.5%可以由年龄结构解释。他们认为,年龄结构是“可预测的,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加通货膨胀压力。”这个结果背后的直觉(intuition)很简单。消费增加本身就会对给定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带来通胀方面的影响,而生产行为则有能力在给定的消费水平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库存,因此带来通缩效应。受扶养人(18岁以下青年和65岁以上老年人)纯粹是消费者,从而产生提振通货膨胀的动力,而适龄工作者则可以通过生产抵消这种通货膨胀动力。如果社会上的适龄劳动者人数超过经济中的受扶养人,那么世界将会经历过去几十年来那样的去通胀(disinflation)时期。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受扶养人的增长将超过了适龄劳动者的增长,所以未来可能会有更明显的通胀而非通缩。 3.2、影响2:皮凯蒂(Piketty,法国经济学家,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独树一帜)将成为历史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