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力挺!他既是中国的爱迪生+比尔盖茨,也是中国第一CEO丨电动车公社
所以虽然纯手工制造,但是质量并不差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市场 2000年时,比亚迪已经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商 于是王传福也有了一个“电池大王”的称号 2003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以2.7亿元的价格 收购几乎沦为废墟的 国营汽车厂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权 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成为我们熟悉的“比亚迪” 但电池大王真的要造车?不仅投资界无人看好 就连当时的媒体也是这样评价的: “比亚迪造车这是无知者无畏的不知深浅的大冒进” 毕竟当时的王传福看上去什么都没有,除了胆量 之前没造过车怎么办? 他用了一个看上去有点笨的办法 这也是当年日本车企逆袭走过的路——拆 他一口气买回50辆二手丰田、大众、宝马 “没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改改” 最后模仿丰田的全球战略车型卡罗拉(花冠) 制造出了“F3” 长宽高相差无几,轴距一模一样 最关键的是 他“借鉴”的可不止是外形 还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心脏的“逆向研发” 有的零部件都能通用 然而这样的情况下 一台F3的价格还不及卡罗拉的1/2 “国产卡罗拉,只要几万块” “便宜好用空间大” 市场定位精准的F3 虽然饱受“山寨”争议 但仍然取得了大卖 巅峰时期月销3万辆,总计销量上百万 还出口到了东南亚、美洲、中东等十几个国家 王传福利用模仿卡罗拉的F3 顺利赚到了汽车领域的第一桶金 随后的比亚迪逐渐发展壮大 终于吸引到了查理·芒格的注意 芒格通过一位共同好友结识了王传福后 立即给巴菲特打了个电话,建议巴老投资比亚迪 然后。。。 巴菲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投资比亚迪对于巴菲特来说,真的太蠢了! 巴菲特能成为地球上70亿人中的股神 不是没有原因的 比较知名的成功投资案例有: 可口可乐、喜诗糖果、华盛顿邮报、吉列刀片、沃尔玛 而失败的投资中,最广为人知的 就是IT产业的IBM公司 但可以发现 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成功 都集中在传统行业中的佼佼者 并且一直对迅猛发展的美国高科技产业退避三舍 因为他有一套多年来 一直坚持严格遵循的投资理念 最有名的一条是: 决不投资一家自己搞不懂的企业 而当时的巴菲特本人也承认 自己根本不懂也不看好汽车行业 至少美国那样重资产、人力成本高的汽车行业 是完全不看好的 不管怎么看 投资比亚迪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年的比亚迪有什么呢? 国内顶级车企?不是! 稳定的收益?没有! 因为F3虽然获得大卖 但非常低的定价并不能给比亚迪带来太多的收益 比亚迪最擅长的电池,在当年也毫无用武之地 而且继续研发新车,还需要大笔大笔的投入 芒格不仅是巴菲特的投资搭档 而且他在圈子里也非常有地位 他的眼光非常之高、之毒 以至于对大多数投资项目都瞧不上眼 所以巴菲特虽然内心是拒绝的 但也认真考虑了下自己多年搭档的意见 最终派出了另一位叫戴维·索科尔的搭档 再次去调查比亚迪 这个人之前被公认为“巴菲特的继任者” 巴菲特对他的信任程度可想而知 索科尔参观比亚迪时 遇到了一件让他永远难忘的事: 在比亚迪旗下的一家电池厂里 王传福告诉他比亚迪的目标 是生产100%环保的电池 并为此研制出了一种无毒电解液 为了强调自己所言不虚 王传福竟倒上一杯电解液 当着索科尔的面喝了下去。。。 喝下去了。。。 下去了。。。 了。。。 “滋味不怎么样”他皱着眉头说 还递给索科尔,请他也尝一口 索科尔回到美国之后 对巴菲特说:“这家伙了不起,你得见见他。” 于是在2008年 巴菲特投资2.3亿美元,买下比亚迪10%的股份 其实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最初巴菲特希望买下比亚迪25%的股份 面对这种被顶级投资人青睐、站台的绝好机会 王传福却果断拒绝了 并告诉股神,他最多只能出售比亚迪10%的股份 巴菲特对此却认为比买到25%股份还高兴: “那人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公司,这是个好迹象。” 在购买比亚迪股份这件事上 巴菲特打破了他自定的好几条准则 他承认说:“我对手机或电池行业一无所知,汽车原理我也不懂。”他又说:“但芒格和索科尔都是聪明人,他们懂这些。况且毫无疑问的是,比亚迪自1995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比亚迪取得的成绩的确非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