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知识“大甩卖”,知识付费走到十字路口
2、”焦虑感生意“,正在让位于”兴趣阅读“。 在此之前笔者曾经反复强调,知识付费能够火起来,一定是因为抓住了痛点——中产阶级的深层焦虑。在这种逻辑下,成功的知识付费产品一定是”人格权威担保、绝对可靠,简单易得、终生获益,预期明确、价格灵活无争议“的。为此,我曾经总结了一个公式: 知识付费的畅销=普适+痛点+易用+名人+群体+促销+包装+心理。 但是,从实际呈现的数据看,喜马拉雅 123 知识节top10 榜单中,蔡康永的 201 堂情商课、郭论、张其成讲《易经》、蒙曼品最美唐诗都不算是直面焦虑,而更多指向了兴趣。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中产阶级对各种中长尾垂直兴趣的热爱分散转移了注意力,可以暂时忘记焦虑。 在易观的白皮书中,知识付费已经开始呈现”多元群峰“效应。比如跟着龚琳娜学唱歌、这才是你要的性、古典音乐很难吗、王立群品经典宋词、京剧其实很好玩,这些都更多是基于兴趣的陶冶情操。 人文历史、女性情感、母婴时尚这些”感性的领域“正在崛起,从而呈现了和图书市场一样的特征。 这是一个好消息,知识付费的多元化,会给更多人机会。 3、富媒体的效用正在显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并不能充分理解”声音“的价值。尽管,声音确实切合了”上班路上、临睡之前“这样可以一心二用的场景,不易复制盗版,但是获取信息的效率确实低于图文内容。但是现在,声音的价值正在凸显,那就是不仅卖知识,更要卖”体验“、卖”气场“、卖”人设“。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