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设计:从交互到产品的利刃
这个链条中,UX设计的就是扫码之后的输入界面,细致到每一个元素,大小、排版、表现方式等,确保所有大众用户都能够使用。所以,这个页面不需要有趣,这个页面需要普通到所有人都可以识别,高效到步骤最小化。所以寄件和收件的图标,使用的是文字图标,没有使用图案图标,因为文字的识别面是最广的。 用户行为层面,UX非常关注用户的使用场景,中途的用户体验是否良好。例如用户在麦当劳订餐机器上的体验、滴滴打车的叫车体验、微信支付的支付体验,综合的用户满意度和效率是UX非常关注的。 2. PM眼中的信息设计PM的信息设计属于范围层和框架层,更注重以商业为基础切入业务。 在业务范围中,通过设计产品解决方案,处理业务问题,协助团队处理问题,并跟进落地,对推出用户/客户满意的产品负责。 业务始于用户,用户能够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创造价值。所以,张小龙、梁宁、傅盛、马化腾这些大咖,秉承的理念都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通过理解用户心理、需求、痛点,设计和打磨产品。 以QQ邮箱为例,QQ邮箱发力的背景,是当时网易、Yahoo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2006年中国电子邮箱报告中,QQ邮箱的市场份额是3.7%。 当时,对手都在做大容量或者无限容量的功能,用户可以永久保存邮件。而QQ邮箱的做法是,盯着用户做,发现用户的核心痛点不是邮箱容量大小,企业中邮箱容量大小是老板负责的。而生活场景中,用户的痛点不是容量大小,而是一封邮件的附件体积太小,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都特别麻烦。 经过分析,超大附件不仅储存成本高,而且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QQ邮箱做了一个功能是“文件中转站”,大附件有效存储时长为7天,在这期间可以自由使用,每次分享和转发,会延长7天时间,直到没有人使用。后来,有效期延长到了30天,30天足够用户方便的分享,同时也保证存储压力不会无限增大(该案例来自:原腾讯产品专家薛军的《腾讯产品启示录》)。 所以,PM的信息设计如抽丝剥茧般,仔细分析用户痛点,不是竞争对手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通过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人性化的处理方案设计。 讲到这里,是否理解PM的信息设计,并不在界面上,而是一个处理方案,这就是框架层和范围层的事情。当然,界面也是产品信息设计的一部分,不过那不是重点,因为我们有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 PM关注的信息是整个用户链条上面信息设计,用户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产品,如何了解产品,又如何完成首次的使用,体验如何?后续是如何继续使用产品的? PM关注信息设计中的极简是什么?
这段话中,说明了全方位的简单就是极简,而PM是交付给用户一个最简单的有效的方案。 3. 用户眼中的信息设计用户最关心“表面”,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3秒钟不给反应,默认失灵,离开。 你试一下,刷抖音,刷到一个视频,前3秒没有给你想要的,会不会有向下滑的冲动? 这就是为什么界面信息设计,对用户来说如此重要的原因。因为我观察周围的人使用手机APP产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会转账”、“我看不懂”、“不好用”,而我们很少听说有人不会用抖音、快手,这是为什么? 因为抖音和快手做得足够简单,只需要划划手指就可以让你玩上一整天,不带停顿的。其产品逻辑全都做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把最简单的留给用户。 我们时常遇到一种情况,对用户来说最简单的,很多时候,对技术来说都不是最简单的。为了让用户少操作一步,背后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那么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吗? 如果哪天你听到用户抱怨说你的产品很难用,转而用别的产品,而公司花了很多钱做推广,流失率还是那么高的时候,就明白了。 用户特别关注直观感受,这个东西是不是便宜,这个东西是不是好东西,是不是足够有趣的,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好看的。 相信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他们是朴素的,直接的,而我们都一样。 4. 企业眼中的信息设计企业最关心是否满足需要,用户有源源不断进入吗?客户愿意付费吗? 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获得收益。所以,企业最看重营业额、净利润、增长速度、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眼中的信息设计是产品是否在整个商业链条中占据一席之地。 想要占据一席之地,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用户/客户的需要,如何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招募人才帮助产品实现战略规划,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塑造企业的文化和愿景。 企业看到的是这款产品解决了什么社会问题?创造了多少价值?有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所以,电商看交易额,交易广度,交易效率,看你的体量有多大。比如,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企业看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陌生人匹配问题的,解决得是否足够好,现在有多少人使用,增长率如何,为什么可以做到千万级用户量? 所以,当老板看产品的时候,会关心业务模型,服务质量,实际用户数据,面临哪些问题,缺乏哪些资源等等。当老板和你说,这里的转化按钮不够明显的时候,意思是什么?现在可以意会了吗? 四、信息设计的核心,价值传达信息设计是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解释,最终通过面向用户/客户的载体,承载价值,传递到目标对象中。 简单来说,最终的可感知价值只有用户能够接触到的产品部分。用户能感受到,看新闻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听音乐能不能听到自己喜欢的,网购能不能买到称心的,买生鲜能不能买到新鲜实惠的。 这些过程中,用户不管你背后有多复杂,用户只管自己的直观感受;就像刷牙一样,增加了薄荷味,就感觉更清新了。实际上是一样的,这就是用户的可感知价值。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