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 一次硬件产品的用户访谈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互联网时代获取需求和反馈的方法多种多样,虽然说用户访谈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但一开始还是想写写软硬件产品的区别,这两年从开发转到产品后,思维比较大的转变就是做事情开始喜欢追问为什么,所以整理一下二者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为什么要选择用户访谈这中方法。 01 硬件产品 & 互联网产品留下来,就有价值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就是进入门槛低,用户基本不需要付出一个成本就可以进入这个产品,下载一个App,打开一个网页等等。因此让用户「进来 → 留下来 → 活跃起来」就能为产品提供价值,「用户体验至上」也成了互联网产品的第一准则。 围绕这个准则我们通过一些列的「拉新」「留存」「日活」等指标去评估产品的好坏,通过埋点等技术快速获取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用户和产品的每一次操作都能留下痕迹,通过分析就能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让产品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买下来,就有价值因为我个人所处的行业有更偏向于传统的制造业,所做的消费电子产品,用户往往需要先进行购买的决策再进入产品,门槛也就被提高了,只有进入产品后才有体验,因此用户体验虽然重要,但并不是第一准则,「决策至上」会更适合消费电子产品。 可以简单举个栗子,决策至上往往会让产品为了决策具备一些不实用(不实用 ≠ 没用)的功能,比如我们常见的智能锁,我个人认为蓝牙解锁就是一个不实用的功能,我们走到门口,使用指纹或者密码就可以轻松开锁了,为什么要掏出手机打开App,连接蓝牙再去开锁呢? 但是当用户选购智能锁的时候,多一种开锁方式往往就会影响用户的决策,我们也能看到现在的智能锁往往打出「8大开锁方式」这样的广告,而实际我们用得上的又有几种呢? 所以我们对于这类产品,关注的更多是「卖出去」,关注的指标也变成了「销量」「复购率」等,当然用户买下来产生了价值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价值了,只是关注的重点会适当前移,我们也仍然需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 02 为什么通过用户访谈来获取反馈?随着IOT的普及,消费电子产品也已经具备了互联网产品的特性,但因为功耗、信号等限制还达不到互联网产品的时效性,同时硬件产品周期长,迭代成本高,无法做到互联网产品那样从MVP版本小步快跑试错。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在需求分析阶段尽量长远的考虑,尽量准确的把握用户需求,怎样让用户决策倾向于我们的产品?怎样在购买后拥有更好的体验?怎样让用户复购或转介绍其他人购买等等,所以用户访谈也是最适合我们的一种折中方式。 03 前期准备1. 明确目标凡事开头明确一个目标是个好习惯,有了目标整个调研过程才有意义才有结论,就只是拿到一堆数据来展示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目标也不宜过大,否则反而让调研过程抓不住重点。 我们此次访谈的是我们新出的一款产品,还未真正上市,结合上文我们这次用户访谈主要制定了一下两个目标:
2. 目标用户访谈筛选的用户一定要是产品的目标用户,选取的样本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因为我们需要用户到公司实际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访谈,成本较高,因此选择的用户数并不大。 对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通常我们都会一起使用,比如用定量研究确定目标用户特征,再用定性研究确认核心用户的特征等。 3. 环境准备因为硬件产品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这次也是选取公司一间专门的会议室进行场景搭建,尽可能模拟目标用户真实的使用环境。 这里为了更贴近真实场景我们要求所有物品使用真实物品,因为是需要观察用户的安装过程,因此对于工具也模拟了用户家中常见的工具,确保用户到手即可安装。 4. 内容准备有了目标和用户,接下来就要准备访谈内容了,针对访谈内容主要的关注点如下:
04 访谈现场过程访谈现场切记不要只观察用的的行为,或者只进行访谈,我们都知道人在很多情况和场景下都是「言行不一」的,Sony黑色黄色音响的例子,相信大家也早就耳熟能详了,用户怎么说和用户怎么做,是同样重要的,只有结合用户的行为和他表达的内容,才能比较准确的了解用户真实的想法。 「耳听为虚」 用户说出来的虽然是最直接的表达,但通常言行是不一的,说出来的并不一定代表他的真实想法。比如用户告诉你某个功能很没用,不如把它去掉,而经过实际观察,只是引导不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下去,在修改引导后,用户就喜欢上这个功能了。 「眼见为实」 即使你看到用户这么做,也无法得知用户为什么这么做,或许换一个场景,用户的行为就会完全发生改变,比如你看到很多用户使用了一个功能,误认为大家都需要这个功能,而实际上用户只是觉得这个图标有意思想点进去看看,而并不会使用它。 1. 体验过程在用户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也就是观察用户「行为」的过程,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2. 访谈过程(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