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做产品的这半年,我的5点思考和2点疑虑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在春节到来之即,笔者从今年毕业到现在真正从事产品岗已经有大半年了,这里总结下这半年笔者对产品的一些思考,为什么说是“真正”,因为笔者从大二开始实习,总的来说,时间加起来已经差不多两年了。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笔者经历过过工具性产品、AI医疗性产品、硬件产品、商业化产品、社交社区产品,虽然不是很深入,但基本上算是了解了该行业的星星点点。 从好奇到麻木、从麻木到疑惑,可以说是内心五谷杂粮。 5点思考1. 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
差距=破灭的理想+互联网的现状 (1)理想的破灭 这是笔者大二的时候,最想做产品经理的一个动力来源,那就是改变世界。到今天,谁还要说是改变世界来做产品经理的,笔者认为此人三种可能:
笔者到目前没有改变所谓的世界,倒是让现实改变了我。 之前满怀激情、充满抱负、理想化的笔者,已经越行越远了,剩下的只是沉稳的思考、冷静的决策还有商业变现最大化的眼光,以用户为初心的目标,已被现实打脸,因为搞不到流量、转化率不高就得滚蛋。 (2)现实的互联网 扁平化、不加班、不打卡、有大佬带、双休,呵呵,笔者想来一句:你这糟老头子,坏的很~
这些是笔者正式工作后最大的感触,实习期还好,当然笔者也尽可能的接受,有些需求该拒的还是拒了,但刚毕业的时候还是要奋斗啊。 (3)互联网如此糟糕吗?
这些基本满足了你的所有遐想,除了自由。 除此之外,自我成长呢? 如果有好的mentor带你,身心愉悦,成长速度非常快;没有mentor带你/mentor不好,那就只有认栽,所有的成长只在于自己,读书、思考、实践,是不二之选。 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已经渐行渐远了。 2. 做事的眼光,不要只停留在产品岗位上做什么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1)要有全局观 对于To c流量见顶的今天,留存和转化是重中之重,所有的产品、运营、市场等都要围绕这个方向去做,只要你的方案实现了这一关键指标,那就是成功的。 甭管是用产品手段还是运营手段,对于产品而言,全局观很重要,要清楚当前做的需求是否能够给运营策略带来帮助,前提是你要懂点运营思维,要不然各做各的,最后虽然实现了小幅度的效果,但增量的价值并不大。 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没办法直接体现的,比如决策力、批判性思维、人性的洞察等,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价值,对于做了某些功能的效果体现,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多学习些运营策略、用户增长、数据分析等知识,可以更全面的看待需求,利用最快的方案得到验证。 (2)要有变通力 要学会借力打力,不要瞎忙,如果当前问题靠运营可以解决,没必要付出产品和研发的成本去开发,这样的时间陈本特别会影响进度,对于获取某一“利益”也相当不利。 寻找资源、利用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当前业务需要做流量的扩张,那么去寻找其它业务部门的资源,看是否提供流量的引入,尽可能减少成本。 另外,在改动不太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功能模块,比如,想做一个激励体系,但是这个目前其它团队已经做了,效果很好,那就没必要自己去设计了,先拿过来试了再说,前提是想清楚。 3. 延迟满足感的产品,着实耗不起商业的本质就是变现,产品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最后还是变现。 (1)产品价值 通过耗时间打造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除非公司很有钱。 在互联网寒冬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盈利程度决定了其生存空间,慢工出细活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下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目前产品的任何需求,都是基于变现而设计的。 (2)用户价值 用户至上,听的很高大上,本质就是割韭菜。想法设法让用户留存和转化,“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好想目前已经用不到了,尽可能的留住用户,带来商业价值才是现阶段大多数的产品理念。 用户的价值没有那么好取,用户越来越聪明了。时至今日的2019 ,诸多家互联网公司接而倒闭,除了内部管理、战略等因素之外,用户的决定权显得很重要。 比如拿淘集集来说,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就有一个: 平台服务和商家服务太差,导致留存差 连最基本的服务都没做好,用户要是买单就怪了,用户的选择权有很多,比如:用户体验、性价比、服务等,对于用户而言,只有多方面的满足,才有可能影响其决定权。 4. 生活是动态变化的,产品更是市场是“善变”的,产品必须随着时代而发展。 再努力的猪,也不可能飞起来,除非它站在风口上。 一个时代所给予的机遇,是非常难得的,之前区块链被行业所唱衰,但在今年5月份的院士大会上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明确将区块链技术定性为下一代信息技术时,区块链疯长了,各种做区块链+的企业重新燃起了希望,未来会发展的好吗,不确定,同样是动态变化的。 做产品也是这样: (1)从宏观视角看 下一个奇点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有没有希望? 产品要顺应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是什么火就做什么,好的产品一定是时代的主旋律,一定是用户的核心需求,这点从来不会变。 变的是产品的形态。比如用户的基本需求是社交,可以用无数个形态表现出来,单纯的IM、区块链+社交、AI+社交等,都满足了用户的诉求。 (2)从微观视角看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