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IPO往事:史诗般的资本盛宴
迄今为止,阿里在二级市场的几次动作都堪称“资本盛宴”,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投行、阿里高管和员工几乎都赚的盆满钵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纵观这几次资本运作,背后又有哪些共同点? 关键推手 在阿里巴巴的历次资本运作中,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的时任CFO毫无疑问是几个最最重要的推手。 1999年,马云带着十八个人筹集了50万元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凭借个人独特的魅力,马云吸引到了日后能在资本市场帮助其力挽狂澜的人——蔡崇信。 如果说,第一笔来自高盛等投资机构的外部融资靠的是蔡崇信的人脉资源,那第二笔融资就完全是凭借马云自身的魅力。他对未来伟大愿景的描述深深打动了孙正义,让“久经战场”的老玩家仅仅听了6分钟就同意给予资金支持,甚至还远超期待。 但对于马云来说,他在阿里几次IPO时的境遇却是大相径庭。 2005年,随着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资者高盛等投资期限全部到期,上市套现成为了投资者的迫切需求。无奈之下,马云只能在2007年将B2B业务送上资本市场。但到了2012年,经济环境下行,B2B业务股价一路狂泻;马云认为,退市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阿里巴巴进入发展的黄金期,马云带着阿里巴巴征战纽约,路演场面令华尔街资深投行人士都禁不住赞叹:“在纽约搞投资十多年,IPO阵仗见多了,但还是被阿里巴巴震撼了。” 2014年,马云在纽约首场路演时的开场白被一些人解读为“当年你爱理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雪耻华尔街。他自信满满的状态令世界印象深刻。 在马云背后,还有一位小眼睛、个子不高的台湾男人被视作“隐形英雄”,他就是阿里巴巴的重要操盘手——蔡崇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