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的工具我们用的监控工具也是基于一款商业软件,能够解决大多数的基础平台状态监控问题,而应用监控这一块是比较薄弱的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通电在里面,因为你是依赖厂商,新的需求就一定要定制化开发.
蜕变三:自主化
然后操作自动化工具是缺失,这个应该是在12年、13年的时候,我受到领导的委托做一些商业的自动化操作软件的一些POC.
你们看我们考察了很多的商业软件,我们用了大量的精力来考察这些商业软件平台.
然后总的来看,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个就是软件过于庞大,就是这里面很多的功能,有我想要的功能,但是有很多也是不想要的,但是这个东西因为是一个成熟的商业软件,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得要.
这个报价预算这个就不具体说了,因为我们目的也是不仅仅想试一试,而是想选择一个产品线,我们未来两地三中心整个生产系统,我都想要通过这一个产品线管理起来,所以说因为我们这个预期比较大,他们的胃口也比较大,所以报价是超出我们的预算的.
POC 效果是勉强的,这个很难把个个都测到点,而且很多的功能想做并不是想做就可以做,比如说我当时有一个很简单的功能需求,云平台是面向用户的申请,而我们这里的管理员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我把虚拟机配置清单形成 Excel 文件导入进系统,系统就自动帮我把虚拟机全部建好.
但是当时我们跟厂商接触的反馈就是说,这个功能需要另外开发因为他们的产品是没有这个功能,需要另外再开发,类似这种定制化开发还有很多,所以这个开发量是很大的.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现在人寿的有一个云助理平台有一个消息推送功能和我们想要引进的商业平台整合起来,或者是短信整合起来做推送,总之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都是需要开发的,每一个点上都钱都是需求都是投入,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实际上我们这个采购平台的需求是迟迟得不到领导的批准.所以这是很痛苦的一个事情.
后来我们最后决定做自主开发,因为当时正好是14年九月份的时候,银监会出了一个文,就是要求实现我们国内金融行业的一个信息系统安全可控的文件,这个文件下来以后,领导态度就变了,领导就是说鼓励你们做自主研发,我们同时也存在规模瓶颈,大家可以看这是几个图.
这个是我们以前在上海集电港的一个机房,随着规模上面以后,成本是越来越高的.而且我们在这边我们有很多也还是有大量的技术的沉淀,我们现在就是 OCM 有七个,CCIE 也有五六个,是能够干一点事的.
其实作为一个没有这种经验的一个传统公司,要来做这些事情是很难的,因为你特别是走出第一步,非常难.因为之前我们都觉得要做这些东西,要自己来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后来我们也是做了大量的POC验证,去选择一个开源的框架做这个事情.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