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使用数据库的12种姿势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数据库,作为IT系统的基础类软件,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那么企业在使用数据库时,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又各有其什么特点呢?本文将从使用方式、适用场景、未来发展、成本因素(人力、财务、时间)及风险点等多角度分析十二种情况(前六种为本地方式,后六种为云端方式)。 方式1:商业数据库 + 商业服务 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式。企业购买大型商业数据库软件,并对应购买服务支持工作。在过去三、四十年里,这是主流的一种使用方式。可以说也很好地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只是随着近二十年来,互联网化的变革,对此种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这种方式适合传统企业,对数据库要求较高,自有技术能力有限,未来发展相对固定的情况,未来发展随着商业数据库的发展而变化,从总体来看,未来云化的需求对其冲击较大。此外,在国产化、自主可控化等要求下,也会对这个模式影响较大。 成本因素 从人力成本角度来看,整体投入不大,主要是由厂商提供。自有人员主要是完成审核、评估等工作。从财务成本分析,是几个方案中,相对最高的一种。经常见到“某国有银行,年度数据库采购xxxx万元的新闻”见诸报端。 正因为财力投入较大,这种方式也一般仅限于大中型企业或某些特殊行业要求。对时间成本而言,是相对较少的。选择商业数据库+服务,也就是看重其多年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成熟的商业交付能力。无论是产品成熟度、稳定性;还是服务支持方面等,一般都是可在较短时间内交付的。 风险分析
其他说明
方式2:商业数据库 + 自主服务 这一方式也较为常见。在前一方式中,随着企业使用商业软件的深入,自有服务需求就变得迫切起来。通过建立自有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自身需求。这种方式,适合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传统企业。未来发展随着商业数据库的发展而变化,总体相对稳定。 成本因素 从人力成本来看,相较于前者有更多的投入。商业数据库产品推广多年,相关人才保有量很大,因此一般很容易招聘到需要的人才,且往往价格也不太高。这与后面的开源软件,形成鲜明的对比。财务成本投入仍然相对较大,商业软件的采购费用占整体的大头。 从时间成本看,较前者有所增加,但整体仍然偏少。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数据库成熟的生态,很容易搭建出运维体系;且人才方面,也较容易去补充。 风险分析 在风险方面,与前者类似。其中技术风险上,自有人员对商业产品的把控,较原厂还是有所差距。当然对应人员风险就降低,通过自有人员对产品把控力更大。 其他说明 在某些关键核心领域,仍然建议采用原厂支持,减低技术风险。 方式3:开源数据库 + 商业服务 随着开源数据库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开源数据库。但相较于商业数据库,开源方案对企业自有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考虑搭上开源浪潮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适用于转型中的企业,从商业走向开源,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但一般为过渡阶段,长期来看还是要培养企业自有的服务能力。 成本因素 人力成本来看,处于中等水平,相较于商业服务,其综合人力成本有所降低的。财务成本投入大体中等左右,但服务厂商不同差异较大。时间成本投入较少,但相较于商业方案,需要企业对商业服务做更多的技术考察。因此在初始的评测阶段,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 风险分析
其他说明 与商业服务不同,目前在开源服务方面,各厂商能力参差不齐,也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有些开源数据库,是有所谓“原厂”类商业支持,但在国内声小势微。 方式4:开源数据库 + 自主服务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企业定制化要求较高的场景。发展成熟可考虑向企业内部私有云或数据库产品、方案方向发展,甚至对外赋能。 成本因素 这种方式的人力成本相对较高,但根据企业的使用规模、难度差异较大。开源数据库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市场上人才保有量也逐步提升。但对于高端人才,仍然相对稀缺,人才成本也较高。财务方面,主要也表现在人力成本上。 此外,对于基础设施上也需要有一定投入,甚至可能比商业方案投入更大。时间成本较高,企业要建立成熟的开源数据库运维体系,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与上者类似,突出人员风险,需长期培养投入。 方式5:开源定制数据库 + 商业服务 这是方案3的一种特殊情况。企业不是使用原生开源产品,而是使用第三方公司定制开源方案,可能是纯软件,也可能是软硬一体式。这类方式,会针对开源软件的不足,做定制化改进,满足企业级软件的需求。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