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尝试学习,终于搞懂了微服务架构
面对巨大的突发流量下,大型公司一般会采用一系列的熔断(系统自动将服务关闭防止让出现的问题最大化)、隔离(将服务和服务隔离,防止一个服务挂了其他服务不能访问)、限流(单位时间内之允许一定数量用户访问)、降级(当整个微服务架构整体的负载超出了预设的上限阈值或即将到来的流量预计将会超过预设的阈值时,为了保证重要或基本的服务能正常运行,我们可以将一些不重要或不紧急的服务或任务进行服务的延迟使用或暂停使用)措施。 下面介绍一下 Hystrix 的运行流程: 每一个微服务调用时,都会使用 Hystrix 的 Command 方式(上图的左上角那个),然后使用 Command 同步的,或者是响应式的,或者是异步的,判断电路是否熔断(顺着图从左往右看),如果断路则走降级 Fallback。 如果这个线闭合着,但是线程资源没了,队列满了,则走限流措施(看图的第 5 步)。 如果走完了,执行成功了,则走 run() 方法,获取 Response,但是这个过程如果出错了,则继续走降级 Fallback。 同时,看图最上面有一个后缀是 Health 的,这是一个计算整个链路是否健康的组件,每一步操作都被它记录着。 容器与服务编排引擎 从物理机到虚拟机,从虚拟机到容器;从物理集群到 OpenStack,OpenStack 到 Kubernetes;科技不断的变化,我们的认知也没刷新。 我们从容器开始说起,它首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环境,在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虚拟机,但是不像虚拟机那样彻底。 虚拟机会将虚拟硬件、内核(即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空间打包在新虚拟机当中,虚拟机能够利用“虚拟机管理程序”运行在物理设备之上。 虚拟机依赖于 Hypervisor,其通常被安装在“裸金属”系统硬件之上,这导致 Hypervisor 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系统。 一旦 Hypervisor 安装完成, 就可以从系统可用计算资源当中分配虚拟机实例了,每台虚拟机都能够获得唯一的操作系统和负载(应用程序)。 简言之,虚拟机先需要虚拟一个物理环境,然后构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再搭建一层 Runtime,然后供应用程序运行。 对于容器环境来说,不需要安装主机操作系统,直接将容器层(比如 LXC 或 Libcontainer)安装在主机操作系统(通常是 Linux 变种)之上。 在安装完容器层之后,就可以从系统可用计算资源当中分配容器实例了,并且企业应用可以被部署在容器当中。 但是,每个容器化应用都会共享相同的操作系统(单个主机操作系统)。容器可以看成一个装好了一组特定应用的虚拟机,它直接利用了宿主机的内核,抽象层比虚拟机更少,更加轻量化,启动速度极快。 相比于虚拟机,容器拥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它并不需要为每个应用分配单独的操作系统——实例规模更小、创建和迁移速度也更快。这意味着相比于虚拟机,单个操作系统能够承载更多的容器。 云提供商十分热衷于容器技术,因为在相同的硬件设备当中,可以部署数量更多的容器实例。 此外,容器易于迁移,但是只能被迁移到具有兼容操作系统内核的其他服务器当中,这样就会给迁移选择带来限制。 因为容器不像虚拟机那样同样对内核或者虚拟硬件进行打包,所以每套容器都拥有自己的隔离化用户空间,从而使得多套容器能够运行在同一主机系统之上。 我们可以看到全部操作系统层级的架构都可实现跨容器共享,惟一需要独立构建的就是二进制文件与库。 正因为如此,容器才拥有极为出色的轻量化特性。我们最常用的容器是 Docker。 ①容器编排 过去虚拟机可以通过云平台 OpenStack 管理虚拟化,容器时代如何管理容器呢?这就要看看容器编排引擎了。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