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些年2G给我们带来的阴影
另一个2G网络的问题,是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一直是建得不慢拆得慢,这当然有各种非技术因素萦绕于其中了。比如说今天原本给各县级电视台采用的模拟电视网络其实还在运行,但是大概非特别偏远地区,已经不可能有人用这种上古技术了。甚至于说,小灵通的频谱其实也还在运行着。 面对这些更古老,但是也没灭亡的技术,2G网络表示很稳。 此外要注意的是,那个大约占比2%的老人机市场,其实衍生出一条被运营商深度把持着的产业链,而且利润也不低。这也是一个让2G网络欲断还休的理由。 毫无疑问,笼罩在2018年的2G阴影是有点点复杂的,到底是快刀乱麻,还是再温存片许,这是运营商们的战略选择,我们无从得知。 但可以看出,2G被拆是一个早晚要进行的工程。其中带来的一些影响,却是值得在今天思考一下的。 “2G拆迁工程”的进度与影响 拆迁这事嘛,从来都是拆一发而动全身的,无论是拆房子还是拆网络。后面带来的产业影响,或许才是挑战与机会。 比如说刚刚说过的物联网问题,基于2G的物联网设备,今天已经达到了上亿台的规模,并且还在持续产出。那么2G网络终将被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就是物联网,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产业的洗牌和大规模方案升级。 今天的IoT产业,大概处在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状态。大家是有什么用什么,没有考虑长远发展。这种状况终将被终结,专用网络和行业标准化的机遇,或许就藏在2G退网当中。 而另一个需要洗牌的就是老人机市场。很多老人之所以选择只有2G功能的手机,并不是贪便宜,而是因为触屏手机真的不会用。那么是不是有方案可以加强老人手机体验,同时达成2G退网目的呢?这或许也是留给手机行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吧。 其实还有一个2G承载的任务,是在边远地区,基站建设不充分的环境里完成网络提供。那么这或许又是另一个话题了,究竟如何保证每一寸国土上的网络通畅呢?又或者2G网络将陆续从大城市清退,最终变成一种“边疆技术”? 一件普及化极高的技术,往往很容易过时,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彻底离开。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2G的困惑,甚至可以在它不可逆的离去中发现一些机遇。那么其他技术的离开呢?都是如此还是静悄悄了无生息? 科技的坟场,或许是一个值得经常开下脑洞的话题。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