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裂变】裂变增长玩法失效,微信的红利期走到头了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5月13日消息,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明确禁止利用微信产品功能进行诱导分享的行为。 根据《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微信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帐号文章,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集赞、拼团、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以积分或金钱利益诱导用户分享、点击、点赞微信公众帐号文章等;(从其他软件诱导用户分享到朋友圈也属违规。) 微信方面表示,诱导分享为非正常营销行为,严重破坏正常的朋友圈体验,一经发现,微信团队将进行如下处理:
微信安全中心还表示:
公告一出,表明微信重点整治利诱打卡行为的决心,引发新媒体运营圈、知识付费圈、在线教育圈可谓是一片哀嚎。对于教育行业朋友圈打卡裂变营销模式,是毁灭性打击。 在微信安全中心通知下面,大家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认为此举净化了满屏垃圾信息的朋友圈,不少业内人士对微信此举也持赞赏态度。
昨天,微信集中严打盛行于教育、知识付费产品中的朋友圈打卡类营销,并已公开封杀了包括流利阅读、薄荷阅读、轻课等知名大号的相关朋友圈分享链接,甚至是封禁其开放平台账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 而轻课、水滴阅读、流利阅读等均已在5月13日当晚先后发布求生式声明,表态将支持微信政策,取消分享朋友圈打卡机制。
禁止利诱分享的积极意义 站在行业大环境下考虑,禁止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对在线教育及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 众所周知,教育是依赖口碑传播的行业之一,但利诱分享、打卡制造的「伪口碑」不但会给用户带来困扰,也会造成从业者对内容本身的忽视。
从长远上来说,通过朋友圈利诱的行为比烧钱买流量的问题更严重,烧钱买流量伤害的是行业的发展生态,而诱导引流伤害的是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和信心。 “微信封杀一切可能影响到良心社交关系的玩法。关于裂变,可能还会有少量新玩法的探索空间,但总体而言这条增长引擎和链路上的机会可以说基本关闭了。” ——《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
引诱违规的界限是什么 那么不禁有人要问,引诱与非引诱的界限需要明晰?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