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人”示威996 会重蹈“血汗工厂”覆辙吗?
根据美国大使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在 20 世纪 20 年代,钢铁、汽车、橡胶和纺织等工业蓬勃兴起的同时,这些行业也曾经经历过类似 996 这样的工作制度,直到 1923 年,普通的美国钢铁工人还是要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每两周休息一天。 当时的美国劳工联合会举行各种活动来争取工人的权利,但却被公司严厉镇压。后来,大萧条的爆发导致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以汽车工业为例,从 1929 年到 1933 年,该行业的工人削减了一半,同时,工人的薪水降低了三分之二。 最近的几年间,996 工作制也开始出现在美国硅谷一带,在美国微软公司工作两年多的云天(化名)介绍,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也面临加班的问题。八小时工作制外,有忙不完的工作都需要加班,这个情况是不分国界的。但是他们的主管会意识到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是“不健康的”,会通过扩招来减轻员工的压力。所以,“相较国内,我们还是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的。”云天说。 反对 996 的行动依然在持续进行,“996.ICU”匿名的发起人在 Slack 上创建了聊天群组——以程序员为主的企业通讯软件。基地从 GitHub 转移到 Slack,记者加入该群,这里以 996ICU 为主群,并划分为宣言、行动、法律、游戏周边等群组,截至目前有 2600 多用户。 从聊天群显示的内容来看,包括制作带有 996logo 的文化衫、996 主题相关的恶搞、段子、游戏,这样的内容每天还在递增。 4 月 17 日,美国时间晚 10 点,就职于美国亚马逊公司的程序员龙宇(化名)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龙宇称,这两天国内的程序员朋友说,当前没有任何额外报酬的 996 报以气愤的态度。就他自己来说,同样的岗位,每周三都可以在家办公。“平时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随时可以离开,并没有固定的要求”。 “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为什么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呢”,龙宇这样称,采访结束后他打算去休息了。而这个时间点可能他国内的程序员朋友还没有下班。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林捷、陈欣、云天、龙宇均为化名)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