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晋中站长网 (https://www.035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评测 > 正文

如何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致工程师的10个简单技巧

发布时间:2019-04-27 18:18:59 所属栏目:评测 来源:聪安
导读:一、如何阅读本文? 找一个固定不被打扰时间仔细阅读。 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每次读完一段内容。 最重要的是每次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然后停下,带着批判性思维从本文中提取出你觉得对的思考方式,并把思考方式关联和迁移到自己身上,经过实践内化成自己的认

说一个我自己从小的经历,我从小独立性很强,干过很多农活,小学开始住校,16岁做了2个月童工盖楼房,高中月末回家坚持地里务农,大学勤工俭学,正因为独立性很强,很少主动向人求助,加上从小接受的父母教育:向人求助等于麻烦别人。有事没事别老是麻烦别人,欠人恩情要还的,这不是我父母的错,而是中国的报答文化,因为获得帮助需要报答别人导致心里负担太重,从而教育子女不要随便麻烦别人。长期以往性格受此影响较大,越不向人求助,性格越内向,越内向越不向人求助,与他人间的交流少了,输入少了,观点碰撞少了,思考也就少了,内敛的性格也就这样逐步养成了。

但是这几年的经历和变化,突然意识到向人求助≠麻烦别人。如果把求助当成低声下气的行为,那么跟乞丐没啥区别,把求助看成一种交易,一种有着“巨大意义”的交易,你求助时,别人之所以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你的价值,这种价值帮助他确定了自己的价值(他有能力帮助你),或者未来你可以帮助他。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在你出手相助他人的那一瞬间,你得到了最重要的回报:你有能力帮助别人,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未来可能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帮助别人不是你赢我输,而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知识的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如何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致工程师的10个简单技巧

贵人就应该紧紧抱住,通过和贵人建立关系,贵人的观察,反馈,双向沟通,对话,辅导等,可以帮助自己从互动的信息中生成自己的思考,行为和观点,这些思考,行为和观点会影响自我,完善自我。

自我稳定性:让自我的容器变得强大,在受到挑战,职责,委屈时候能够容纳对方的批判,情绪。

自我灵活度:容忍对方的情绪后,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状态,因为相信一切问题源于自己,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

自我疆界:当做出自我状态调整后,看事物的角度变了,能力提升了,自我的疆界在逐渐扩张。

自我力量:自我疆界扩张后,形成的成就感,会让自我的力量变得更强大。

自我组织力:当一个人在高压下感觉要散架的时候,或者被击溃而瓦解的时候能够自我重组。

划重点:贵人就是可以持续陪你输出高质量的人。

7.会议

“输出倒逼输入”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有哪些输入方式,而且效果比较好,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认真想过。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潜意识里常用的输入就应该是看书、思考,反馈这3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其他高质量的输入方式不重视,甚至忽略。此时,自己安静细想讨论过程中的输入效果?肯定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我认知“讨论过程中的输入效果最好”,是因为讨论过程能够刺激自己大脑快速做出反应,好像CPU被超频,同时也能够从对方的问答中获得更好的输入,这就好比2个人在模拟机器学习,通过正反馈的方式不断优化讨论结果,算出最优解。

实际工作中,大家对会议的看法普遍不太好,大家眼中的会议是这样的:会太了多,会议很低效,同样的内容反复开了几遍,自己是很小的配合者却要参加2个小时的会议。

而且我观察过很多会议,很多人,绝大部分人都是开着电脑开会,忙着自己的键盘,特别是我们程序员,虽然会议上编写代码有可能提升项目开发进度,但是在有讨论,有分享的环境里让自己非常专注写代码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我在团队中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一个月大家的会议情况,大概每双周会议投入时间平均在10%~15%,也就是说双周1天到1.5天的会议时间,从会议消耗来看,会中处理事务并不一定有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倒不如每时每刻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效率也许更高。

所以在参会时,有些会议我尽量不带电脑,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思考状态,随时接收会议中的信息进行思考,训练自己的观点产出能力,训练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要求团队同学在没有紧急事情的情况下,尽量合上电脑,让自己专注投入到听别人讨论,听别人分享,然后自己思考,总结,提炼观点,当然也可以自己参与到讨论中,成为主角。

如何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致工程师的10个简单技巧

会多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成为你训练思考,训练总结归纳,训练逻辑表达的地方。好比机器学习,喂给机器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对训练的结果进行应用、验证,如果效果不好再次训练调优,整个过程是一次正反馈不断强化训练的过程。回到参与会议也是一样,通过聆听,讨论不断验证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再次聆听,讨论,通过一次次的正反馈验证自己的逻辑和观点是否正确。

而且用什么样的身份参与会议,或者在过程中角色如何切换,也是非常重要。我一般用3种角色参加:

作为参与者,认真聆听,快速提炼自己想表达的逻辑,然后参与讨论。

作为聆听者,仔细聆听,认真输入,在脑中组织思路,组织逻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