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只是速度快吗?
一.5G与4G的不同
浅色的里圈是4G的,外边的深绿圈是5G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5G相比于4G,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倍,那么这个是大家认为
我是柚子,90后5G市场总监,老板说一个好的市场总监... 一.5G与4G的不同 浅色的里圈是4G的,外边的深绿圈是5G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5G相比于4G,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倍,那么这个是大家认为的变化,但不是全部! 容量达到100倍,时延降低到1ms,移动性支持到500km/h,高铁的350时速不是事了。正是由于5G相比于4G在这些基础参数上的超越,构筑了5G相比于4G在业务上的新的可能。 这就如同你在家里收外卖的时候,你不止应该看到你点完单,小哥就把外卖给你了。你还应该看到外卖的大数据平台的机制,看到平台和快递员间的派单机制,看到给快递员的分成机制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底层的机制才能构建起外卖这一模式。而5G业务的基础也正是这些指标要求。 5G三大场景 结合业务场景对于指标的不同需求,5G总结为三大场景,分别是大带宽eMBB,低时延高可靠URLLC,广连接mMTC。 二. 标准和产业链的发展 5G标准进展 我们5G建设最先看到是国际标准进展,这是规则和指导,就如同你要衡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需要先有个尺子一样,而标准就是尺子: 目前R15标准基本已经冻结,这里分为两个组网模式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目前建设是非独立组网为主,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核心网非独立组网可以利用4G核心网直接做5G,而无需在没有用户的情况下,快速大投资去建5G核心网;第二是没有5G SA终端,由于标准冻结时间晚于NSA,所以终端芯片的研发进度延时。 而这部分冻结的标准,主要面向的是大带宽的业务。所以像AR/VR、云游戏、云终端等特别需要网速的应用会最先爆发。 所以当前你看到大部分应用是速度快了,你就会以为这是全部了,但其实真的这只是冰山一角 然后低时延高可靠URLLC的标准会逐渐冻结,时间到2020年中旬,业务会第二个梯队爆发;最后是广连接mMTC,实现万物互联,全部数字化,智能化。 2. 5G网络系统设备进展 目前中兴推出了7nm的技术,正在研制5nm芯片,与华为共同领先全球的5G网络系统设备。在中国华为中兴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0%,也体现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在5G方面的能力领先,能力强,价格低。而且就最新的设备能力来看,像移动2.6G频段目前有160M带宽,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的设备还不具备160M全带宽支持的能力,但是华为和中兴在全国已经大规模建设了,建了几万站了,可以说在5G系统侧设备国外厂商落后3-6个月的进度。 3. 5G终端进展 在终端侧,目前手机厂商都推出了第一批5G手机,国内厂商的基带芯片基本上都是高通的X50,只支持NSA组网方式,高通已经推出X55芯片,同时支持NSA/SA双模;华为采用自研的巴龙5000,已经支持NSA/SA双模,目前也成为业界唯一可以测试SA性能的商用终端。 而像边缘计算等都需要SA的组网方式,但是终端的成熟度又制约了SA网络的建设速度,所以这些相关业务也要到2020年初才会开始部署。 三. 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 其实更专业的说法叫做:消费互联网 与 产业互联网 我们体验到的5g大部分只是停留在5g手机的改变上,其实更广泛的市场是在多类型终端,面向更多行业的应用。 马化腾在演讲中提到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未来20年,当互联网红利不再有的时候,产业互联网是我们连接一切的战略和愿景、使命的延展。产业互联网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我们在消费互联网有广泛的连接,才能更好地服务to B和to G的客户,这种能力也恰恰是我们在未来竞争中的法宝和利器。“ AR/VR,这也是离我们每一个人最近的5G应用。为什么到现在没爆发?因为这些的爆发前提条件是得有人有终端啊,移动互联网爆发就是手机的普及,那么为什么AR/VR没有普及呢?原因是有线的设备移动性太差,无线的设备太贵了。 核心问题都是速率和时延。有线是因为可以保证稳定的传输,无线贵的原因就是4G传输速率不够所以大部分的处理都在头显上,所以头显的价格就贵了。这两方面都是技术阻碍了商品的普及。5G来了,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将图像的渲染,处理等功能放到云上,将大量的数据传到云上,就是得益于5G的高速和低延时。 可以用AR/VR玩游戏,可以远程看病,可以虚拟修车,可以远程试衣服... 5G远程医疗其实是个很大的伪命题,因为大多数医疗地点都在室内具备稳定的条件,这样的环境只需要采用有线连接就可以了,速率快而且稳定。很多新闻发的5G远程医疗,其实有点过分牵强,不是痛点的应用。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除非在一些紧急的场景,比如在救护车上突发疾病需要手术等紧急的情况。 5G工业智造方面,现有工业体系相对封闭,多个设备环节使用的通信方式不同,所以很难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和云化,很难将大数据整合起来来实现更大的智能化。通过5G可以统一整合现有的协议,助力数据的统一化去实现数据的智能化。 比如工厂的机械臂用的是WIFI,云化小车用的是ZIGBEE,扫码用的是4G,所以协议众多,平台间很难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用5G实现网络协议的统一。 还有,工厂内有大量的摄像头,目前均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布线错综复杂,全部使用5G方式,可以甩掉复杂的走线,”干净“车间。 5G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系统,同时对于5G三个特点的要求极高,也是最能体现4/5G不同的应用。车和云的协同,道路实时车况的信息,路径规划等;车车之间的通信,保证距离速度等。想象一种场景:如果有的人是自己驾驶,有的人是无人驾驶5g网络速度,那么人的不可靠性比全用数据化规划可能带来的可靠性更低。你是更愿意全用无人驾驶,还是敢在无人驾驶环境中人工驾驶? 云终端,由于带宽和时延能力提升,5G时代,处理全部移到云上,给手机瘦身,可能只保留显示和拍照。 协同系统,比如你要安装一辆车,可是专家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利用5G低时延实现远程的协同来共同操作。 很多应用,比如大家最近密集看到5G无人机,5G农业治水,5G机械臂等等,其实这些大部分在4G环境中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那么为什么没做呢?不是技术,是效益。这些应用更像是一个新的技术用到了一个场景。 我是柚子,一个好的市场总监就是要全面,通俗的为大家辟谣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