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晋中站长网 (https://www.035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2019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韩效杰:教学设计、教材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9-11-05 07:20:49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副标题#e# 2019(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为了推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和金融市场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本届峰会专门设置的分论坛金融科技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于11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第二,科技对学习和教学的再造已有平台型成果。如我是博士生,刚大学毕业不知道课程怎么上,没关系,用我的平台上课。前五分钟这个环节干什么,用什么话术,给学生安排什么活动,怎么分组、分组后怎么评价,等等一系列全部做好。意味着只要是专业人才,按照平台指导给大学生上课就能上80分,有这种平台,且非常专业。比如有创新创业平台、有数学平台,针对不同平台,还有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对教学的改造体现在平台成果上面。

第三,认知科学、脑科学阶段成果。在影响你的教学,我们人才培养的环境,如果站在教学前沿去看面临一个很大的机遇。你现在要开发任何的学习产品,或者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发的产品,要符合当代的水准,什么是当代的水准?要懂教学。因为我们是出版社,我这想讲一下,大家对教材的一个定位。因为我们都是上过大学的老师,以前的老师对教材是什么有很多误解。实际上,我们的教材是一个教学内容的模板。它解决的是你教什么,比如我这个老师不会上这个课,你选择教材上这个课,但是教材解决什么问题?课程有哪些内容教授给学生?但是教材设计或编写时,有很多没有考虑到。主要两点没有考虑到,一是不考虑老师拿到教材怎么教、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布置什么作业,设置什么活动。怎么教不考虑。学生怎么学?设置知识点完成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教材上不涉及。教材开发的路子,如金融科技好,请专家讨论,这门课我们上什么。专家讨论共设12个课时,每个课时讲什么。讨论的是教学内容,内容可以有科学与否的区别。但是教材编写完毕,即使教材没有站在老师上课需求角度考虑,也没有站在学生学这门课的需求考虑。这样造成我们在大学里访问很多学生,通过教材能够学到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教材很难读,味同嚼蜡。他不明白开发教材时不是给学习者设计的,是给上课老师设计的,之所以教材你要选择,因为任课老师选择这个教材。任课老师认为这个教材较科学,加了密码学,学习区块链将来学生容易懂。不会因为这个教材学生看起来比较容易选择这个教材。

我们面临一个机遇,以新的模式改变教科书的教材,实际这是一个机遇。要变过来,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科技的书应该怎样变,让学习者从事那些科技活动能够学会,而不是为了内容模板设计教材。这是很大的机遇,市面上所有教材都有这个问题。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对作者要求蛮高。编写团队里面要有人能够懂教学。

这里我做一个广告,我的手机号码,如果大家对编这种教材感兴趣的话可以聊一聊,虽然我们是教学的门外汉但有很多咨询团队是专业搞教学的,确实做出来的教材是很不一样的。

这个改变我想用一张图说一下,我在2012年时有一位哈佛的教授给我们上课,路透社当时两张照片,中间隔了11个月。这张照片是梵蒂冈教堂大厅里路透社记者拍的。过了一年时间,这个照片只过了一年时间,大家感受一下。我们有时容易低估一下变化,比如3到5年以内产生的变化。我们总是着急新技术出来了,好像没对社会造成什么变化,但是它的技术变化不是线性的,我们感受一个东西的变化总感觉是线性变化,其实不是,前五年要么死掉,要么潜伏。五年以后有爆发期,感觉怎么这么快?其实五年前已经有这个苗头。

在这里有两个广告要做,第一个,我们参与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这个项目是我同事负责,我带着任务来,CFA、CPA考试体系,依托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考试、培训、认定为一体。两个模块:培训、考试有两个项目。现在出版14本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考试用书。书已经发到学生手中,希望使用者使用一两轮再迭代出版。

第二个广告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出版社,为什么最后再介绍机械工业出版社。我挺年轻的,虽然干出版干了十几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所有荣誉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努力,我们经常说没什么关系。以前这个出版社是历史悠久,所谓历史悠久它是1952年成立的。怎么成立的?当时共产党办一家科技类出版社,当时叫三联书店公私合营,三联书店有一批编辑,国家想了想把这批编辑弄到一个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叫“原子弹是可以防御的”。后来科技部变成我们国家最大的部,把出版社要到科技部去,变成机械工业出版社。所以名字带了一点工业的色彩,实际上它是全科出版社,现在除了医学其他都做。

最早成套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书和教材的出版社。有一个机遇,邮电部变成工信部部委一直都在。我们机械部拆,拆到机械部没有了。出版社傻了,原来躺着就可以了,部里让你出什么出什么。原来部里来人非常待见,后来部没了。后来想着我们就什么都可以做了,它是中央的出版社最早做市场化的,它沾了这个光。最早做引进,正式国外买版权,没人管,它比较自由。

目前这家出版社有九百多位专业编辑,你出什么专业的书配什么专业的编辑,没有这个专业的编辑基本不出版。金融科技非常尴尬,既有做金融的编辑,还有学IT的编辑,还有我这种以前数学科班的编辑,各分社之前不认识,做项目。

去年纯收入超过十亿,不算其他。我们单位较特殊,原来“信息研究院”也在我们单位,那边有一些收入。

评的世界媒体五百强,我们是大中华地区唯一单体出版社。我们是唯一一家以单独出版社入选的。

金融领域,沾做外版书的光,经典外版书一直再编,好多册。因为书太多了,我最后只举这两个例子。谢谢大家!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