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仅存的管理大师,他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
早年的经历和犹太人的身份,使菲利普在高中时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一般来说,犹太人会选择三种职业: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但是年轻的菲利普对于这三种职业都缺乏兴趣。他决定做个会计,同时修个法学学位。 然而一年以后,他感觉“缺了点什么”——他想追求比会计学和法学这两个实用学科更远大的目标。这成为菲利普投向经济学怀抱的开始,也正是由于这个方向上的转变,才有了开头的一幕。1956年9月,他顺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如果菲利普止步于此,那么只是在经济学已然群星璀璨的苍穹中添加又一颗钻石。幸运的是,他将经济学的视角带入了营销学领域,并为营销学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当时,很多人认为,经济学与市场营销是不同的研究领域。 但是菲利普·科特勒并不这么认为。“市场营销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研究货物从生产者、批发商到零售商的运输过程中,每个不同的阶段是如何定价的。”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对于市场营销的渠道很少论及,了解也很少,事实却是:市场需求真切地受到广告、促销活动、产品特色、经营及其他营销工具的影响。 在罗斯福大学教授经济学时,菲利普就有意接触那些市场营销学教授,他想了解市场定价机制在实际中如何运作,这一行动直接影响了他后期的研究方向。 图: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菲利普·科特勒后来在此任教 1960年的一天,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雅各布斯拨通了菲利普的电话:“嗨!科特勒先生,您对西北大学研究生管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感兴趣吗?”(后期改名为凯洛格商学院) “你将为市场营销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唐纳德说。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1996年12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第14页报道称:菲利普·科特勒编写的《营销管理》是史上最伟大的50本商业图书之一,与之并肩的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Part 2? 《营销管理》是菲利普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作品,但他的著作远不止于此。 他不仅将营销理论系统化、体系化,还拓展了营销的内涵和外延。 “营销的概念是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城市和博物馆需要营销自身,人、理念、信仰等领域都是可以应用营销概念的。 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他与多位合作者先后将营销应用于城市营销、国家营销、博物馆营销、政治营销、名人营销、宗教营销、社会营销等多个领域,甚至,他还对营销进行反身性思考,提出了“反营销”的理论。 “很多朋友说他们把我看成一个书写机器。”菲利普在自传的后记中写道,“不然我怎么能写出60多本书呢?” 图:菲利普·科特勒与他的著作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