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终于开始拥抱算法分发了?
好了,通过回顾张小龙这一系列想法和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个重要产品理念——“通过设定简单的、确定的规则来构建一个自然的生态,用户在这个去中心化生态里能自然演进” 因此,微信的分发规则是极其简单的——纯粹靠人来进行天然分发。 任何算法的介入都是对这种简单规则的破坏。 三、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方案 那么这种分发方式有没有什么问题呢?当然有,比如典型的是朋友圈微商泛滥的问题。 为什么说朋友圈微商泛滥会和朋友圈分发机制有关系呢? 微信默认的规则就是你所有的好友发的朋友圈都只按一种简单规则——时间序进行全部展示,这等于微信默认了以下两个前提—— 1.你所有的朋友对你而言都同等重要,无论她是你的闺蜜还是素不相识的微商。 2.你同一个朋友发的所有内容对你而言都同等重要,不管他发的是生日照还是减肥茶。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现实,那么微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微信一开始的逻辑是——人们发广告太多,就会有人把他删掉,而为了不被人删掉,人们会自动少发一些广告,多发一些有趣的内容,从而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这个逻辑对吗?看起来没问题,但事实上并不凑效,微妙的平衡其实很难达到,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就连微信自己也发现依靠“删掉”这个如此重的功能根本起不到调节的作用,于是微信进行了自我改进——推出了“屏蔽某人朋友圈”这一功能,这时候逻辑变成—— 人们发太多广告,就会有人把他屏蔽掉,而为了不被人屏蔽掉,他会选择自动少发一些广告,多发一些有趣的内容。 这回就完美了吗?答案是——不知道 ,我们只能说,效果肯定会比”删除“好一些,但屏蔽一个人这个操作真的就很轻么? 且不说在操作层面我需要点5下才能屏蔽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层面,屏蔽一个人意味着他发的一切我都看不到了,不到忍无可忍的某个临界点,很多人不会轻易这么做。 那有木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呢?有人说有,系统自动算出这个人哪些是广告,哪些是有趣内容,只给人展示有趣内容而屏蔽广告! 这个方案怎么样?看起来很完美,但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个人的广告不会被看见,那他为什么要拼命发有趣内容呢?他闲的蛋疼么? 所以,在产品层面其实没有完美的方案,有的只是不同的取舍。 我们来比较三种取舍——头条把内容展示完全交给算法,微信把内容展示完全交给用户,而Facebook某种意义上综合了二者: Facebook的内容用了一个叫“边际排名算法”(Edge Rank Algorithm)。 这个规则会计算每一个内容的重要性,重要性高则排在前面,而重要性E由三个因素决定,具体公式为——E = u*w*d: u:用户与内容发布者之间的亲密度分数,互动越多则关系分数越高 w:不同的互动动作具有不同的权重,如评论、点赞等。比如评论动作的权重就会高于点赞。 d:发布时间,发布越近的新消息重要性越高。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