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师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提升
Why:为什么产品经理给的需求文档包含这些内容?他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呢?这些真的是用户的本质需求吗?做了这些就可以在同类产品中更有竞争力吗?(回答:产品经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用户,这些功能主要来自竞品以及产品经理个人的主观判断) What:这是一些优化的需求,该产品有一定的用户基础。通过查询用户评论和反馈、访谈目标用户、研究竞争产品,最户得出:本次优化的设计目标是:提升滤镜品质、增加滤镜间的差异化、增加个性化滤镜;突出分享功能。 How:在已知的基础上,如何做的更好?这就要看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了,如何通过友好而易用的界面、情感化的设计捕获用户的芳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专业技能,工作中的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 在否定中积极成长这一节的内容和个人素养有关,虽然这不是看几段话能改变的,但我还是想以个人经历来说明如何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多少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别害怕被否定 刚工作时,我所服务的业务部门只有我一个交互设计师,那个时候我的工作量很大,一个人跟好几个项目(其实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每天都非常劳累,也非常充实。但那个时候很知足,觉得自己工作量大,成长的一定会比别人更快。 直到有一天,新来的前端跟我说:你这根本不是在做交互,只是在画线框图而已,你很多状态、交互效果、逻辑都没想清楚,到我这里还有很多疑问,这样我怎么写代码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这才发现:用错误的方法做事情,不管做了多少,也毫无用处,依然是在原地踏步,顶多是更熟练一些而已。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注重界面背后的操作逻辑,写很详细的交互说明,力求做到完美。 渐渐的,我开始接触到比较完整的大型项目。刚开始时觉得很兴奋,但渐渐的就发现其实没那么好玩。当时最害怕的就是设计评审,作为一个新人,当面对一群并不太懂用户体验的老员工的围攻时,是那么无助和胆怯。每次评审过后,我之前精心设计的方案早已被一群指点江山的神蹂躏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不仅要被迫满足评审会上大家的各种意见,还要遵照产品经理的指令在原型上做出所有的动态效果,不能错过一个死角,哪怕是少了一个弹窗的关闭效果都要被打回去重新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对自己说:我这是在做设计吗?我完全就是个傀儡,做的就是工人活儿!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改变项目的现状,提升产品的体验。于是我开始学会在设计时进行更多的思考、在评审之前做足准备以应对评审时各种不靠谱的质疑和建议,学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虽然每次评审还是会很痛苦、经历各种挫折,但至少觉得在工作中不那么被动了。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只有自己变强,别人才能尊重你、信任你,才能和你平等对话。 设计评审说道心坎了,资深经验戳:《想少改稿么?来看看设计评审二三事》由于我当时接触的项目比较多,因此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产品经理。后来我还遇到过这么一种很特别的情况:某产品经理不喜欢写文档,但热衷于画线框图,他可能会用大半天的时间琢磨,怎么让线框图看起来更精美一些。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虽然他的设计方案经常有很多逻辑上的问题,但精美的线框图经常让人大呼"看起来好专业",就这一点直接就把我这个"专业"的交互设计师比了下去。而他也在赞美声中更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设计能力。 这种现象简直令我抓狂,一个不专业的人反而得到"外行人"的肯定,但很快我就开始调整心态:首先,他比我强的地方就是我的弱点,我需要努力改进;其次,我应该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发现他设计方案中的逻辑问题,并为他提供更好的方案,协助他改进。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的排版、布局、审美能力提高了,而他也学到了很多交互设计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的说来,回顾以前的种种经历,发现每次进步都伴随着痛苦的挫折和否定。但我真的感谢这些经历,没有当初被否定的我,也就没有后来逐渐被肯定的我。重要的是在遇到否定和挫折时,不要一味的灰心丧气,而是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积极改进,这样你就不会再被否定。 学会忍耐和付出 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刚入行的时候,需要学会忍耐和付出。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