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暴虐海底捞,如今被骂惨!这个火了 20 年的老网红,到底做错了什么?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这个品牌和海底捞比赢在哪? 完全靠反着来! 海底捞服务至上,拎包、带孩子、甚至擦鞋、美甲,无微不至;它两个服务员服务二三十个人。 海底捞让消费者感觉宾至如归,让你吃饱吃好再走;它讲究的就是个快,让你吃完麻溜走。 海底捞京剧变脸,现场拉面,花样百出,而它仅靠一个麻酱底料就圈粉无数。 这个品牌就是 " 中国小火锅之王 " 呷哺呷哺 !
碾压的开店数背后,依然是个悲伤的故事。 呷哺率先上市,成为火锅第一股,目前市值为 113.26 亿港元,海底捞紧随其后,市值却为 1950 亿港元,近乎 20 个呷哺呷哺。 呷哺用事实证明,不仅海底捞学不会,能学好自己也很难! 1 北漂养大的品牌 从 1 天卖 3 锅到火锅第一股 1994 年已有几次失败的创业经历的张勇,在简阳开了一家串串小火锅店,取名 " 小辣椒 ",第二年张勇夫妇和朋友共同创办 " 海底捞 " 火锅店。 在四川麻将术语中,海底捞意味着 " 胡牌 "。
热情的服务让海底捞的名气越来越盛,同时也让张勇找到了经营之道:以服务立品牌。 就在海底捞筹谋冲出简阳时,台湾人贺光启正面临着第二人生。 1998 年,出生于珠宝世家的台湾人贺光启,因经营不善败光家业。 无奈之下,他将台湾流行的用电磁炉加热的一人食小火锅带到了北京,取名 " 呷哺呷哺 "。
但 2003 年非典来袭,意外成了呷哺呷哺转危为安并由此大发展的契机。 在 10 家饭店有 8 家关了门的情况下,本来大家接受不了的一人一锅,却恰恰因为干净、卫生一炮而红,那时,门店的翻台率高达一天 11 次。 绝对称得上那个年代的网红餐厅!
小料 4 元一位,底料 2 元,肥牛套餐才 46 元,人均消费不到 50 就能吃到撑,能极大满足消费者低价吃火锅的心理。 超高的性价比,快餐式的火锅文化,俘获了皇城根下,那些匆忙的年轻人。 没有美甲、没有瓜果饮料,但呷哺依旧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排起大长队。
可以说北漂养活了呷哺。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