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电动车中国不能算弯道超车,许多地方要突破
贾新光:电动汽车不是超前消费,电动汽车的消费是基于我们的双碳目标,我们化石能源依赖进口的现状。我们肯定不能等技术完全成熟了再去发展新能源汽车,它的市场化、商品化会推动技术快速成熟。 中国的“造车热”一定程度上是投资找风口、赢者通吃的观念造成的。 前两年,恒大集团说新能源汽车将来会有几百万辆,我的产能可能都跟不上。这就把造车想得太简单了,造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试验和改进,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比如特斯拉事件,说明它对刹车控制及背后的系统都没吃透。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要制订相关的安全法规,严格执行。另一个是靠竞争而不是烧钱,比如成本控制、技术升级等。 观察者网:特斯拉的“刹车失灵”事件让公众质疑系统软件可能有问题,特斯拉将自动驾驶和人车智能交互系统作为卖点,蔚来等国内车企也在发力这个领域,您对这些技术的发展怎么看? 贾新光: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忽略了交通管理和法律法规,将来需要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系统。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人车互动、车车互动、控制中心集中管理。目前的信号灯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信号灯还得靠人判断,在智慧交通的发展中,车辆自身识别信号灯等都有可能。 自动驾驶车辆测试 当然,这些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们对自动驾驶技术还是要谨慎。一来因为它不是很成熟,硬件和功能都没完备,第二个就是智能交通系统还没有形成。比如特斯拉的三级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对道路和驾驶员都有必要的要求。所以说完全不需要人的驾驶系统,现在还没看到。 观察者网:纯电动汽车本身相比燃油车,是否可以更好地发展相关的智能行业? 贾新光: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比传统内燃机更容易实现。过去的发动机、变速器的控制非常复杂。电动化以后,很多机械操作都可以变成电操作。 目前的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比如自动刹车、自动泊车等系统,华为和百度等科技公司也在研发。 观察者网:中国能否利用电动汽车在汽车制造行业弯道超车?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贾新光:弯道超车这个说法不太好。虽然电动汽车中国产量第一,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但是,研发电动车我们并不是最先的,1905年美国就开始大量生产电动车,后来宝马也研发了一二十年电动车。所以,尽管我们产量大,起步快,但是积累并不多。 有一次跟宝马的人座谈,宝马说他们在汽车能用到的所有的能源方面,都做了研究。 在电池方面,目前技术上最好的还是日本和韩国。虽然我们电池产量和应用第一,但是技术上依然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比如电动车的核心模块电池,其中电池的膜(锂离子电池隔膜,用来分离锂电池正负极)是它的核心,这块的技术我们就不行。 车身设计我们也存在短板。特斯拉的电池并不先进,但是为什么能够首先突破500公里续航?在于它的车身轻量化做的好,他们使用高强度钢,同一个部件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得到更轻的重量。 特斯拉的车身生产是不公开的,我听说他们铝车身一次冲压成型。传统汽车生产把钢板冲压成大大小小一千多块,把各种不同形状的钢板焊成四个面,再把四个面焊接成一个整体。 这对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非常高,生产时间也会更长,要求的人员也更多,但特斯拉可以一次把车身冲压出来,这个工艺也只有铝车身可以做,用钢就做不了。车身轻量化上,包括铝材和碳纤维的使用,我们也不掌握。现在宾利和奥迪A8用的是全铝车身,宝马A8则使用全碳纤维,高等级的碳纤维材料我们也做不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先不要急着讲超车,还是先把短板补齐,把核心技术掌握并有所突破才是最关键的。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Huawei Inside)版亮相上海车展 现在国产电动车上还有一个大的挑战,就是成本控制。特斯拉的竞争目标并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大众,大众的主流车型基本就十几万。 很多国产电动车价格都在四十万左右,特斯拉一降价这些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了。我们要向特斯拉学习成本控制,他们成本降低是得益于大批量的、集中化的生产,他们用的柱状电池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是性价比最高的。等特斯拉互联网化以后,成本还能够进一步的往下压。 成本控制是世界汽车制造管理的最大难题。当初,丰田和福特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把成本降下来。国内电动车制造企业未来生产成本如果降不下来,那么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小鹏汽车降价到十几万,蔚来卖四十几万都是亏钱的,他们的思路是想要烧钱占领市场,反正有人给他们投资,这绝对是不正常的。 目前,电动车行业在整个全球来看,快要接近成熟但还不完善。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续航里程达到500-600公里已经不是难题了,电池已经不是原来的磷酸铁锂电池或者三元锂电池了,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电池的软包减少,降低辅助材料的重量,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现在还有固态电池正在研发, 固态电池可以不使用传统的电解液。此外,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在大大下降,将来推出价格更低的电动车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都会给中国造车带来巨大的机遇。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