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晋中站长网 (https://www.035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正文

盘点:全渠道的同品同质同价 新零售的五重境界

发布时间:2019-12-06 23:57:17 所属栏目:电子商务 来源:站长网
导读:(讯)新零售的概念,最早进入大众视线应该是在2016年10月13日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马云说: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从此,阿里开始了自己的新零售之路,也引发了新零售的风潮。虽然在当天

当实现全渠道同品同质同价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被极大的消除,匀质带给用户最稳定的体验,提供的确定性可以让用户产生极大的依赖。而宏观来看,用户不再需要挑三拣四,四处比价,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等行为,社会总成本能被有效降低,整体的效率会变得更高。

在用户可以无差别选择购买渠道后,会倒逼零售商提供更优秀的服务,个性化的体验等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另一端则需要优化供给侧的效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这块在后面的B端部分会详细说明。

那么全渠道同品同质同价好做到吗?

做得到,但是不容易。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不论是线下的传统零售商,还是线上的电商,在一开始都不会考虑到建设全渠道的零售体系,基本都是奔着某一块蛋糕去的。

这导致在进行渠道互通融合时异常痛苦,况且大量零售商由于对全渠道错误的理解,导致错误的渠道融合方式,完全是白费功夫。这里先不论怎么做,后面会具体讲到。但即便知道了正确的行动路径,这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以至于推进困难,这其中更多的是人的原因。

在前端的打通,也就是表面的全渠道,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因此大量转型新零售的玩家基本做到并且停留在这一阶段。当然基于这点,可以持续完善用户侧的体验,也能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

之后是后端供应链的打通,这涉及到对仓储物流的统一调配,上游供应商的整合和淘汰,生产线的标准化等,以及支撑这一切的底层数据打通。这里就牵动了太多相关方的利益。

人人都知道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绩效目标是供应链盈余最大化,可在信息不互通、资源分散的链条上,由于又没有强有力的整合方,每个节点都只盯着自身的利益,反而使得整个供应网络低效不经济。同时,当既有利益链条已经形成并且维持多年后,反而变得越来越稳固,其中很难有任意一方具备改造链条的能力,零售商不行,平台不行,商家也不行。

例如常见的电商特供,其诞生的主要原因便是品牌方一方面觊觎线上的流量资源,一方面又被线下的分销网络绑架,导致虽然电商特供产品标榜为同款,但实际在售价、渠道、生产线(生产标准)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最后困惑的自然是消费者。电商特供款在服饰、酒水、黑白家电等行业都非常常见。

通常来说,销售渠道铺设的越广泛越下沉,能触达的用户群体是多了,但相应的对体系的管控能力也会越弱。所以我们看到OPPO、VIVO在不同渠道,甚至同一渠道不同个体下的售价、品质都可能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小米更容易做到全渠道的同品同质同价。

另一个例子是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对比其他汽车品牌的4S店经销商,没有不同经销商间的相互踩价,也不会逼着你装精品。

B端的定义是:效率革命

这是一个描述非常容易,实操非常困难的定义,但确实是在B端,新零售之所以为新的本质。接下来套用永恒的“人货场”模型来讲解下何为效率革命。

很难说“人货场”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它们更像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共同构建了这个稳固的模型。不过介于“场”是连接“人”和“货”的媒介,同时其革命的层次也更基础,理解了“场”的效率问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人”和“货”,所以我们先从“场”入手。

“场”是“人”和“货”发生关系的地方,这里的关系不局限于用户对商品的观察、试用、交易等与购买强关联的场景,也包含了更前向的用户产生购买需求,甚至是对用户潜意识里的触达,也包含了用户购买后的使用体验、售后服务和推荐传播。

综合来看,在“场”中贯穿了3条资源流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信息流充当了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下对特定用户特定情绪的触发,并推动用户完成行动。在每个节点上,都应有针对性的信息流设计。

资金流的启动标志着交易已经发生,需要尽一切努力保证支付成功率,无论是用户主动放弃还是因系统原因终止的交易(退货不算)都是对潜在交易额的损失,平衡好付款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资金流里永恒的课题。

物流代表商品的交付方式,通常用户可感知的只是物流的最后一段,要么是快递上门,要么是门店自提,然而真实的物流过程却是这样的:

长文慎点 - 深度剖析新零售

其实这也只是狭义上的物流过程,描绘了从发件到收件的全流程。要提升效率,需要思考更上游的分销网络设计,我将在后面的“货”部分提到。物流环节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不断提高及时性和安全性,因此一定是效率高者胜出。

“人”意味着流量,但流量不止是入口,需要考虑从流量触达到服务结束的全流程。对于“人”的研究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正好传统零售公司在这块确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很多创新融合都是基于”人“展开的。

在过去传统零售公司一方面被卖方思维限制,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而对用户的实际需求欠考虑;另一方面受限于技术条件,在线下基本只能拿到最终的交易数据,前向的其他环节的重要数据全部缺失,导致商家更难把握用户。

现在要提升效率,就不能只盯着最终的销售额,而需要拆分其构成并分别运营。计算销售额的公式在不同公司不同部门可能都有不同的算法,我们只看一个比较通用的: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消费频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